繁体 | 简体 | 登录 | 注册
字号: 打印
分享:

《关于高起点推进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建设的对策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报告 > 2013年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高起点推进西咸新区沣东新城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建设的对策研究》

时间: 2013-09-11 10:16
    根据西咸新区的功能定位,结合我省科技资源统筹改革实际,现就陕西统筹科技资源改革西咸新区沣东示范区建设问题,提出如下战略性对策研究。
    一、战略定位和主体功能园区定位
    ——战略定位。从站位在构建世界一流科技创新示范区的战略高度,围绕承载统筹、承接改革、承担示范三大主体功能,建议将战略定位确定为“全国一流的统筹科技资源创新示范区”。确定这一战略定位,可以用国际化科技创新名片,将关中“一基地、四高地”推向世界科技创新前沿,在全球彰显出陕西科技资源大省的区位优势。
    ——主体功能园区定位。以打通资源与市场、军工与民用、科研与转化渠道为切入点,重点支持建立五大载体性科技产业园区。
    1.大学科技产业园。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大学、长安大学、杨凌农业科技大学等在陕高等院校为引领,按照一校一产、一校一企、一校一园等办法,建立国家级大学科技集中区和中国西部大学科技联盟,形成全国最大的大学科技产业集中区。力争吸引全国100所知名大学加盟,形成一批以大学科技资源为纽带的中试基地、协同创新基地、大学生创业基地,推进高等院校科技资源的规模化统筹,促进大学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2.军民品结合示范园。依托中航科技、中航科工、中国核工业集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等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技资源,在航空设备、航天电子、职能装备、新材料和卫星技术应用等高端领域,聚集一批优势科技资源。采取军工科技资源有偿使用、军工技术与企业股份制合作、军民品兼容、民营企业外包非核心技术等形式,推进国防科技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3.总部科技产业园。围绕我省新确立的建设“国家重大装备和能源化工制造信息应用示范基地”、“国家现代制造服务产业创新示范基地”和“国家制造业信息化技术联盟”三大重点领域,以央企进陕为抓手,促进世界500强和中国100强企业的研发总部,在西安蓄积一批国际顶级科技资源、科技成果和先进管理技术。分别在高端装备制造、高端能源化工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领域,形成与国际科技型产业接轨的发展模式,拉动产业转型升级,建成陕西经济升级版新模式。
    4.台湾青年科技创业园。充分利用台海与大陆经济合作的政治优势,以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与台湾新竹交通大学、台湾清华大学的39个校友基金会联系广泛的基础,吸引台湾大学带企业、科技成果和人才,规模化向西安转移。利用台湾高校与企业联动发展模式,引导促进在陕高校与企业进行嫁接、联姻,形成校企合作高地,使台海科技成为陕西科技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5.国际科技成果交易园。围绕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科技成果集散地这一主线,重点建设与国际科技市场对接的“科技资源信息网”、“科技型企业信息网”、“科技成果评估中介交易网”等配套设施,完善规范知识产权、专利技术、商标注册等制度和交易程序,促进全球优势科技资源和科技成果向西安聚集,推进科技成果的广泛应用,使西安成为世界知名的科技资源洼地。
    二、总体发展目标和阶段性目标
    总体发展目标。以万户、千亿、百家、十大“四个一”为总体发展目标,到2022年,示范区聚集科技型企业超过1万户,产值超过1000亿元,吸纳重要研发机构超过100家,承接国家级科技专项超过10项。形成国际知名的科技经济方阵,引领“关天”成为国家重要的科技创新经济区。实现这一目标,大体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高点起步阶段(2013—2017年)用5年时间,形成相对功能完善的统筹科技资源示范区架构。搭建10个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协调30个重点实验室与工程研究中心,攻克陕西5个主导型产业方向的关键技术。在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分别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名牌产品5、10、20个以上,引进1000户左右科技型企业,转化科技成果3000项,吸纳40户研发机构,基本形成科技产业核心区块。示范区总产值达到500亿元,拉动科技对陕西经济贡献率提升2个百分点,基本建成西部科技创新核心区。
    第二阶段:示范引领阶段(2018—2022年)再用5年时间建成功能完善、产业特色鲜明、科技资源高度聚集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国际科技创新示范区。搭建30个科技资源共享平台,建成5大科技产业功能园区。吸纳100家重要研发机构,攻克10个主导型产业方向的关键技术。转化科技成果5000项。在优势特色产业领域分别培育名牌产品在50个以上,引进10000户左右科技型企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科技对陕西经济贡献率提升3个百分点,建成国家一流科技创新示范区。
    三、科技资源统筹的主要模式
    以科技资源市场化配置,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为基本手段,用联盟形式,构建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的市场化机制。
    1.产学研一体化联盟。围绕陕西和西部地区优势主导产业创新发展趋势,重点推进大学、研发机构与企业在协同攻关、核心技术攻关、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升级等方面,形成定向研发、合作研发、委托研发、科技咨询等对点联盟。建成一批服务企业的研发中心、研发总部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破解企业科技成果应用不足的矛盾。
    2.科技金融一体化联盟。重点构建科技创新投资主体多元化、科技利益分享主体多元化、科技风险承担主体多元化的新机制,促进金融机构与研发机构和企业结成科技金融一体化发展联盟。构建以科技银行、担保公司、风险投资公司、小额贷款公司、知识产权质押评估公司为主体市场化融资体系。形成财政投入、企业投入、民间和社会资本投入等新型科技投入新机制。加快发展以科技债券、科技股份、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等为主要手段的科技金融产品,最大限度的释放科技金融创新发展红利。
    3.区域科技资源一体化联盟。以联通国际、辐射西部、带动“关天”的大科技视野,推进高校、科研机构、各类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级实验室、境外科技和国际高端科技人才加盟,建设西部地区科技资源联动平台、科技信息共享平台、高端科技人才聚集平台。在西部优势资源领域,形成一批关键技术和协同攻关科技专项,支撑西部创新发展,成为西部国际化“科技智库”。
    四、重点建设任务
    以构建一流科技经济示范区、科技创新政策特区、科技经济升级版为建设的总体思路,重点抓好四大任务。
    一是推进主体功能园区建设。加快建立和完善五大功能园区和三大发展联盟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构建一流的科技服务保障体系,打造具有国际水准的科技资源承载平台。
    二是加快科技政策特区建设。在科技政策顶层设计,不同所有制科技资源融合、科技股权裁量和科技收益分配机制等方面实施政策创新,成为全国创新科技政策的领跑区。
    三是加快构建国际化科技大市场。从建设国际化科技产业联盟入手,高效能建设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高端科技人才市场,技术权益分配市场,促进科技要素市场化配置。
    四是加快科技文化建设。重点形成鼓励创造发明,尊重科技和主动应用科技产品的社会环境,打造一批国际科技会议品牌,尽快形成具有陕西特色的科技之都、创意之都。
    五、政策保障体系
    1.加快配套性政策法规建设。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陕西省支持西咸新区沣东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统筹改革的主要对象、推进的重点任务。西安市和省级有关部门要有配套的保障措施。积极争取国家科技部、教育部等有关国家部委,将西咸新区沣东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命名为国家科技资源统筹改革示范区。申请加挂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中国西部台湾青年科技创业示范基地牌子。对西咸新区沣东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实现省级垂直管理,赋予省级开发区管理权限。
    2.建立省部共建长效机制。成立由省政府牵头,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工信部和西安市等有关单位参加的领导机构。在重大科技项目、重点特色园区、重要科技联盟和相关政策创新、资金支持等方面提出指导性意见。
    3.健全和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政策。赋予先行先试的改革权限,重点在科技资源有偿使用、财政科技经费捆绑使用、科技成果市场化交易、职务发明和技术发明权益分配、科技资源向科技资本转化、企业科技股权配置与分成和个人科技成果及转化等参与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特定政策,最大限度地释放科技资源红利,充分调动广大科技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全社会科技创新活力。
    4.支持建立科技金融试验区。设立陕西省科技金融创新试验区,特许金融机构自主发行科技债券、科技股权转让、科技资源抵押担保贷款、科技资产交易等科技金融产品,增强金融对科技的保障能力。财政和金融机构共同设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军民两用创新基金,多元化提升科技发展活力。
    5.加大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力度。对国家和省上新上的重大科技项目,优先安排在这一区域。对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类、引进国际高端人才类、高端科技成果转化类、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发类和公益性科技项目、配套资金重点用于沣东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示范区发展,多管齐下,加快建设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科技创新核心板块。
 
 
 
                                                    省政府研究室课题组
                                                    组  长:钱远刚
                                                    执  笔:白振中、马丽萍、田新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主办: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11 陕ICP备16007530号 陕公安备案号: 61010202000195

altalt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