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简体 | 登录 | 注册
字号: 打印
分享:

《汉中避灾式移民搬迁的做法和启示》

当前位置: 首页>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报告 > 2014年调查研究报告

《汉中避灾式移民搬迁的做法和启示》

时间: 2014-02-19 14:41
    近年来,汉中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总体要求,在省移民办的支持下,移民搬迁安置进展快,效果大。现在,移民搬迁安置区已成为汉中青山绿水中最靓丽的风景线和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支撑点。
    一、  “四个到位”是汉中避灾式移民搬迁的主要特点
    1.思想认识到位。汉中市对移民搬迁经历了提高认识、统一认识、深化认识的过程。移民搬迁伊始,相当一部分基层领导把移民搬迁单纯当作省上交来的任务来完成,工作比较被动。针对这一情况,市委市政府领导反复学习领会省委省政府陕南移民搬迁安置战略举措的要旨和精髓,首先提高班子的思想认识。通过学习,他们深刻认识到移民搬迁是一个牵动发展全局的发展战略,一个巨大的社会再造系统工程,其现实意义在于既要让群众“搬得出”,彻底避免世世代代遭受的自然灾害侵扰,更要通过“稳得住、能致富”,先行解决陕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最艰难的“短板”问题。这是省委省政府向陕南提供的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必将带来陕南亘古未有的大变化。
    在提高认识基础上,市委市政府领导深入县乡做统一认识工作,大力宣传移民搬迁的重大战略意义,引导广大干部充分认识移民搬迁既是民生工程、“德政工程”,又是发展工程、升级工程,从而使大家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战略部署上来。城固、勉县、佛坪等县的党政领导班子把移民搬迁当作全县的“头等大事”来抓,各县区基层领导干部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空前高涨,“挖险根、除穷根、保生态、求跨越”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
    移民搬迁工作全面展开以后,市委市政府又及时引导各县区结合当地特点,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认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各县区在深化认识中不断形成新的理念,有的把移民搬迁作为加快城镇化的有机部分,有的把移民搬迁与新兴产业培育结合起来,有的构建移民搬迁与农业现代园区互动互促机制,出现了以移民搬迁带动整个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突破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气象。
    2.统筹规划到位。汉中市把移民搬迁与城镇化、新兴产业培育和新型社会管理相结合的新理念融入到移民搬迁规划上来,形成了三大特点。一是舍得把最好的土地资源拿出来,以“三靠近”(靠近集镇、靠近园区、靠近公路)作为“搬得出”的选址依据。二是着眼于移民就业创业和融入现代城市文明生活,规划中突出配套建“四区”(城镇拓展区、新型农村社区、现代农业园区和循环经济园区),作为“稳得住”的主阵地。三是立足于富民强市,把大力培育新兴产业和提升移民就业创业能力作为“能致富”的根本路径。这种规划理念和布局,充分体现出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的要求,使移民安置区既成为移民的新家园,也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汉台区把移民集中安置区作为新型城镇化的拓展区来规划,实行楼房化“高层式”安置,让700多户移民一步融入城镇化,新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每亩产值达到2万元,移民直接成为新型产业工人。城固县移民搬迁规划与陕飞航空产业园有机融合,在15公里范围内,打造了3个可聚集1万多户移民的集中安置区,既为航空产业发展储备了人力资源,也为农民就地转化为产业工人提供了条件。上元观镇采取规划建设一步到位的办法,把移民区打造成“徽牌”和“川西”民居建筑风格的“观光新镇”,旅游成为新移民就业创业的主阵地。西乡县坚持城镇化开发、现代农业发展、新农村建设“三位一体”的规划思路,把集中安置区打造成为小城镇,在周边形成了5个万亩以上的规模化茶园、10万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区,围绕安置区形成特色产业带和规模化经济圈,大幅提升产业支撑能力。佛坪县规划通过移民搬迁提高城镇化率和调整产业结构,提出10年任务3年完成,在全县构建5个可安置1000户以上的集中区,搬迁人口可达到18000人,城镇化率达到80%左右,腾出生态空间建设国家级大型野生“熊猫谷”,使人口小县走向全国知名的旅游强县。留坝县规划构建“古镇式”移民集中区,充分挖掘汉、宋历史古镇遗迹,努力走出一条小县、大镇、强经济的发展新路。略阳、镇巴等县在平地资源十分紧张的情况下,统筹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提升林地和林下经济效益。汉中市移民安置规划实施三年来,已初步呈现出了最抢眼的风景是移民安置房,最好的经济圈在安置区周边,最好的发展环境是移民集中区。
    3.政策措施到位。汉中市推进措施的最大亮点是打好政策、资金的“组合拳”,形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聚合力。
    一是建立捆绑机制。市委市政府把中省市县四级的100多项支持“三农”,支持工业化、城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资金进行捆绑,优先用于移民搬迁集中区建设,在大部分县、区财力比较紧张的情况下,基本做到了大、小配套经费按时足额配齐。
    二是突出跟进配套。坚持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不搞低标准“瓜菜代”,而是按照现代小城镇的标准,一次配齐幼儿园、学校、卫生院、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配套设施,让入住农民同步享受城镇化的现代服务。
    三是强化新兴产业培育。汉中市把移民搬迁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和打造经济升级版助推器,采取腾笼换鸟、盘活存量资源、开发增量资源、形成经济增长新优势和农民致富新增长点的办法,在县域和镇域集中打造了一批“宜居则居、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优势产业带和特色经济圈。目前已经入住集中区的移民,广泛分享着特色产业和特色小城镇“两大蛋糕”带来的成果,大体上每户有一个新就业岗位,每人有一项新就业技能。大多数农户按照政府提供的新发展环境,谋划发展文化旅游、商贸物流和特色养殖等新兴产业。留坝、佛坪等县有5000多户从事大鲵、天麻、杜仲等特色养(种)殖产业。连续三年,汉中市移民区农民收入增长在20%以上。
    4.推进机制到位。汉中市在移民搬迁安置中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推进机制,确保了工作有序开展。
    一是形成坚强的领导机制。坚持一把手负总责,作为市委、市政府“一号工程”扎实推进。成立了由市委书记担任领导小组第一组长、市长担任组长,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参加的“汉中市避灾式移民搬迁领导小组”。各县、区效仿市上做法,成立领导机构,统筹解决规划、资金、土地等重大问题。许多乡镇和移民点的同志反映,这种一把手负总责的推进机制,集中体现在“领导带头、难事好办”上。
    二是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市政府成立了跨部门的移民搬迁办公室,主要负责全市移民搬迁规划,协调各市级部门力量,监督考核进度落实。对各县、区工作进度实行月考评、年考核,每月在《汉中日报》上公开通报,末位由市委组织部进行约谈,增强了各级干部自我加压,勇于担当的责任意识。
    三是鼓励创新发展机制。汉中市十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拟规划建设的1150个移民集中点,全部实行“一点一策”的办法,由基层一线按照资源禀赋、地理位置等提出建设方案,市委和市政府集中审定。对各县区提出的和城镇化结合、和经济适用房建设结合、和产业园区发展结合,跨乡镇集中安置的“三和一跨”建议,市委市政府都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以政策制度的形式加以提升和推广。
    二、  汉中避灾式移民搬迁已经显示出五大成效
    1.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大彰显。汉中老百姓对移民搬迁感受最深、反映最突出的是“社会主义制度才能办成老百姓想办而无力办的大事”,更加坚信党的领导、坚信社会主义。从实际效果看,汉中实施移民搬迁三年来,没有发生一起因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引发的亡人事故,多年持续不断的抗洪救灾减少了近六成。汉江的河床开始由多年淤积抬高向持平和降低转变,生态效益开始显现。
    2.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汉中经济增速多年一直在全省后位徘徊,实施移民搬迁三年来,发生了两大显著变化:一是跨入陕西经济发展“四小虎”行列,连续三年增速在13%以上;二是农民收入大幅提升,已搬迁的1万多户,资产性收入户均在30万元以上。佛坪、留坝等一批人口和经济小县,正在打造全国重要的生态旅游经济强县,大移民带来了经济发展新跃升。
    3.新型城镇化率明显提高。陕南城镇化水平和增长幅度一直比较低。实施移民搬迁以来,汉中两年城镇化率提高了2.7个百分点,走在全省前列。城固、南郑、洋县、勉县、略阳等县的县城周边,形成了一批万人以上的人口大镇、产业强镇、文化旅游名镇,破解了陕南贫困山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瓶颈性矛盾。
    4.“三农”发展方式有一个大转变。各县移民集中区普遍形成了一批新的现代农业产业带和集农、工、贸为一体的新型经济圈,多数县已经涌现出了一批经营1万头以上的规模化养殖场和万亩以上的种植户。新的居住环境和生产生活方式,正引领农民走规模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的新路,久困的“三农”问题,日益转化为区域经济崛起的新引擎。
    5.社会管理有一个大转型。随着移民搬迁的不断深入,汉中社会管理形态发生了一系列革命性变化,移民居住由散居村落转向现代城镇,传统的行政村管理模式向社区化管理转型,一家一户分散的生产方式在向一村一品转型,农民在由温饱型向富裕型转变。汉中正在利用这些新优势,全面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
    三、  汉中做法对今后推进避灾式移民搬迁的重要启示
    汉中市扎扎实实推进移民搬迁的做法,实质上是正确理解和升华省委省政府战略决策的一个创新性实践,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1.思想认识要到位。汉中之所以能够做到高点推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市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上来,使老百姓得到实惠,区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进一步打好移民搬迁这场硬仗,还需要不断深化认识,形成新的创新。
    2.统筹规划要高起点。汉中市在规划上最具亮点的是统筹人口、产业、投资和政策等资源要素配置,统筹发展方式转变、统筹社会发展转型,以规划引领发展。实践证明,高起点规划是高标准、高效率发展的基石和前驱。
    3.推进要有好机制。汉中市的10个县、区均为国定或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打一场举世关注的移民迁徙硬仗,困难、矛盾、压力是空前的。汉中市知难而进,建立健全高效有力的推进机制,把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开创了民生、生态、发展的多赢局面。这充分说明,只要推进机制到位,再艰巨的任务都能做出一流业绩。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调研组
                  调研组组长:刘西建

                  调研组成员:白振中  毕关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主办: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11 陕ICP备16007530号 陕公安备案号: 61010202000195

altalt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