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简体 | 登录 | 注册
字号: 打印
分享:

《从国际视角看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报告 > 2014年调查研究报告

《从国际视角看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

时间: 2014-02-19 14:51
编者按:
    发展现代物流业,既是目前我省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服务业发展、提高全省经济运行质量的需要,更是打造陕西经济升级版的需要。美国联邦快递公司四十年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航空货运商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和借鉴。调研中,我们赴省发改委、商务厅、交通厅、统计局以及陕西黄马甲物流公司、陕西大件汽车运输公司等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采取调查、研讨等方法,对美国联邦快递公司极具特色的经营策略和典型案例作了专题研究,并剖析了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省长娄勤俭、副省长张道宏分别作出重要批示。现将全文予以刊发,供有关市区、部门及领导参阅。
 
 
    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和信息业等为一体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美国联邦快递公司作为世界第一大航空货运商,以其“速度快、成本低、服务优”的特点,创造了世界商业史上的奇迹。
    一、联邦快递公司概况及其成功经验
    美国联邦快递(FedEx)公司创立于1971年,从创立到现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该公司以其独特的经营策略,快速成长为世界第一大航空货运商,跻身世界五百强行列。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普遍低迷的情况下,联邦快递仍保持了较强的竞争力。公司旗下拥有30多万名员工、688架飞机、超过9万辆递送车,快件日处理量超过900万件,为全球235 个国家及地区提供快递服务2012年,联邦快递公司实现净利润20.3亿美元,较2011年增长了40.3%,发展势头强劲。
剖析联邦快递成功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增强员工的凝聚力。联邦快递一直坚持和奉行独特的P-S-P经营理念,即“员工(People)、服务(Service)、利润(Profit)”,其经营理念,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公司关心员工,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使员工们为客户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其结果使得满意度高的客户反过来又给公司带给更多的业务,从而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益。而这份效益又惠及员工,从而形成了一个周而复始良性循环的过程,亦形成了员工、客户和公司之间的多赢局面。这就是联邦快递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
    二是积极的并购战略,使其持续实现了规模经济效益。上世纪80年代初期,联邦快递通过并购一家老资格的飞虎航空货运公司,不仅得到了飞虎所有的飞机,而且还获得了21个亚洲国家的航权。之后又最早购得飞往中国的航权。本世纪初,联邦快递又将北美最大的清关代理公司收入其麾下,使其在简化国际间交易程序、加快交易速度等方面的优势更加凸显。
    三是注重应用先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联邦快递在每一个扩张期,都能够采用先进技术,为原有运输业赋予现代高科技的新内涵。公司每年在信息化硬件方面投入巨资,引进高新技术,将先进信息技术应用并贯穿于每一个环节。公司在已经成为全美第一家提供加速式货物跟踪服务经营实体的情况下,仍率先在其投递系统中应用了最先进的激光条码、无线掌上电脑等新技术,大幅提高公司服务水平。
    四是“使命必达”理念造就了其卓越的服务水平。“使命必达”乃是联邦快递的品牌和秘诀之一。依靠企业庞大机群组成的密集航空网络和先进的信息交换处理技术,最大可能地减少了传送的中间节点和时间,通过完善服务和最佳管理,使得客户的包裹就像接力棒一样在公司成千上万个团队间快速传递。同时,公司还根据不同客户的需要提供特殊的包装服务等等。
    二、我省物流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随着我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全省物流业亦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是物流规模快速增长。依据近年来我省物流需求系数变化规律,2012年我省物流需求系数将在1:1.86左右。二是物流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作用日益增大。2012年我省物流业增加值占GDP总量的比重将继续保持在7.3%左右。三是交通运输设施明显改善。目前,全省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2637”(两环六辐射三纵七横)高速公路干线网,以及省内往返和周边中心城市的“一日交通圈”。四是物流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目前,我省形成了一批如大明宫建材物流、中陕国际物流等物流企业集群。全省物流及运输企业1万余户,其中5A物流企业2家,陕煤化工物资集团和陕西红光钢铁物流公司等数家龙头企业日益发展壮大。
    三、陕西物流业发展与联邦快递情况比较
    与联邦快递等国外知名物流企业相比,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差距较大。
    (一)物流企业经营规模偏小,产业集中度偏低。目前,我省物流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绝大多数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下,大中物流企业较少,产业集中度低。与联邦快递拥有688架飞机、9万多辆递送车的实力相比,我省物流企业“小、散、弱”现象十分突出,严重缺乏市场竞争力。
    (二)物流业信息化水平低,增长方式粗放。目前,我省多数物流企业技术装备和设施落后,大多数物流企业至今仍然使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物流装备,尚未采用完善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货物跟踪系统等先进技术方法。而联邦快递公司每年在信息化硬件方面投入巨资,率先应用激光条码、扫描仪、无线掌上电脑等新技术。
    (三)专业技能培训不够,物流人员素质低。目前,我省物流从业人员受过专业知识系统培训的人才很少,缺乏对现代物流整体化和系统化认识。同时,我省物流业技术含量低,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以黄马甲物流公司为例,其大多数配送人员都是进城的农民工,或者是城里生活困难的低保户。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公司对他们只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培训。
    (四)物流企业成本上升,经营日益艰难。一方面,由于人力、土地、燃料等成本上升,物流企业要素价格大幅上涨,加之过路过桥收费多、超载超限等通行罚款多,导致物流企业利润空间进一步缩小。另一方面,物流行业营业税改为增值税后,有效改变了原先营业税率交叉设置的状况,但物流企业反映在有些环节上的税负由原来的3%提高到11%,经营压力加大,利润减少。
    四、对我省物流业的启示及政策建议
    当前,陕西正处在发展上升通道,应着力把现代物流业作为推动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和先导产业全力抓好,重点打造国际重要物流中心和国内枢纽型物流中心,推动全省现代物流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加快培育大型物流企业集团,整合资源集约发展
    应借鉴联邦快递几次大的成功并购战略并实现资源跨境使用的做法,整合全省分散的物流资源,提高规模效益,降低经营成本,化解“营改增”带来的压力,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按照不同的业态和产业链进行整合,提升我省现代物流业服务水平和效率。另一方面,鼓励大型物流企业与中小物流企业实施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二)加大技术投入力度,推进网络智能创新发展
    应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我省物流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实施网络智能化发展。一是加快推进我省物联网建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加快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着力加快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陕西电子口岸、陕西苹果电子交易市场、中陕国际全国车辆GPS运营指挥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三是加强和完善企业自身信息管理系统。
    (三)提升精细化专业化服务水平,深化改革转型发展
    一方面,加强内部管理,创造差异化竞争优势。重点实施战略管理、市场管理、服务管理、成本管理。另一方面,加强人才培训力度,夯实智力支撑。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晋升机制;加大人才入职前的培训力度,施行人性化的激励机制;加强相关高校物流专业学历教育,为做大做强陕西物流业提供智力支撑。加强与国外物流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全方位提升人员素质。
    (四)加强物流园区建设,多业联动融合发展
    一是加快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等“七大园区”,着力形成高效运转、畅通便捷的大市场大物流格局。突出园区功能定位,理顺管理体制,突出产业特色,实现错位发展。二是加快省物流中心、配送中心建设。加快整合已有仓储和运输场站设施,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有效的物流节点和服务网络。三是从区域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视角出发,加强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城市发展的耦合,提升物流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五)重点引进知名物流企业,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一是对新引进的物流企业集团总部、区域性总部和重点物流项目,给予更多的配套优惠和奖励。二是鼓励和支持省内物流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尤其应加大中韩、两岸四地和新亚欧大陆桥沿线区域的对外物流合作交流。三是着力拓展我省国际物流业务。加快我省航空运输与货场、航空与铁路运输、陆路运输与沿海港口的有效对接,实现空地和陆海联运。
    (六)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重新调整和修订完善我省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二是优先解决项目用地。对符合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的物流项目,在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内优先安排。三是加大财政支持。省财政设立现代物流业发展专项资金。四是做大投融资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增加物流业贷款规模。五是改革管理体制。理顺市场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完善物流联系会议制度,增强组织协调能力。注重发挥好物流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着力形成工作顺畅及服务合力,促进全省物流业可持续发展。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课题组
                 课题负责人:曹可清
                 课题组成员:赵子厚  王雪萍  李 凡

                 执  笔  人:赵子厚  王雪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主办: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11 陕ICP备16007530号 陕公安备案号: 61010202000195

altalt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