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简体 | 登录 | 注册
字号: 打印
分享:

《抢抓机遇 开拓创新 引领陕西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陕西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发展调研》

当前位置: 首页>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报告 > 2016年调查研究报告

《抢抓机遇 开拓创新 引领陕西文化产业跨越发展 ——陕西文化产业投资集团发展调研》

时间: 2016-02-10 11:10

    陕西文化产业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文投”)成立5年来,始终坚持文化项目开发、品牌打造、资本运作“三轮驱动”,推动企业集团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成为拥有20家全资和控股公司的省属大型国有文化企业,跨入全国文化产业主体第一方阵,成为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文化产业成长为新的支柱产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创新实践和主要业绩

    (一)坚持系统化思维,高起点谋划发展目标。陕文投作为我省实施文化强省战略的重要市场主体,确立了“让陕西文化走向全国,让中华文明走向世界”的发展定位,依托省内丰富的文化资源,着力打造全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实施平台、文化资源整合平台、文化品牌创建平台、文化资本增值平台,具有良好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活力。截止2014年10月,集团累计投资84亿元,实现经营收入56.21亿元,实现利税5亿多元,企业产值、利润增长均达25%以上,资产规模增长达7倍以上,成为全国文化产业具有影响力的企业集团。

   (二)以国际化视野深化开放合作,实现跨越式发展。坚持把深化开放合作作为发展重要动力,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开放资本投入。努力构建开放型投资平台,使社会资本源源不断向企业聚拢,成倍放大国有资本的撬动效应。成立以来,企业实现了资产翻三番,社会资本占总净资产的56%。开放项目合作。从项目策划、设计到执行、管理,与美国迪士尼、罗斯洛克等国际著名企业合作,保障了项目的专业化水平,带动了一批中小文化企业快速发展。开放外智引进。引进一批具有国内一流专业水平的高端人才及其团队推动企业发展。聘请北京大学张国有为文创研究院名誉院长,台湾著名收藏家徐政夫为书画中心高级顾问,中国艺术产业研究院副院长西沐担任文交所顾问等。以最优秀的合作伙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促进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坚持产业联动项目带动,推动文化产业做强做优。积极推动主业各板块衔接,强化资源聚集,通过大布局大带动促进企业发展集群化。加强板块联接,延长产业链。发展成为覆盖影视娱乐、艺术投资、现代传媒、文化旅游、文化科技、文化金融等6大产业板块的文化产业集团。建立由影视剧生产、电影发行放映到影视剧版权交易服务的影视产业链,由画廊、艺术金融、拍卖、《收藏》杂志和艺术研究组成的艺术品投资产业链。联合西安国际港务区,推进中西部首个文化保税区项目,在全国率先获得了“曼蒂广场文化保税品展示交易区”特殊牌照。依托文化园区,聚集资源集群发展。利用文化园区强大的整合能力,实现多种文化相关资源有效聚集,带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枣园文化广场、欢乐东方高科技文化园等重大园区,推动了陕北、关中等区域文化资源要素的整合,引领省内文化产业加快发展。铜川照金小城镇建设项目,按照“红色是旗帜、民生是根本、产业是支撑”的开发思路,探索出小城镇建设与传承红色文化、改善民生创新结合的新模式,为陕甘革命根据地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

    (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打造文化产业高地。坚持把创新文化名牌、打造文化精品作为企业发展的重大战略孜孜以求推动。在影视和版权方面。累计投资出品40部电视剧、6部纪录片,电影《推拿》先后荣获第64届柏林电影节“银熊奖”、第51届台湾金马奖6项大奖,《舰在亚丁湾》《大秦帝国之纵横》等20多部电视剧在央视和全国省级卫视主要时段播出。西安电视剧版权交易中心受托代理影视、文学类版权作品9000部,实现交易额超过10亿元,被评为“全国版权示范单位”“中国版权最具影响力企业”,即将升格为西部国家版权交易中心。 “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连续举办5届,累计征集影像作品5.5万部,其中海外作品近1万部。第五届影像节作为首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主要活动,彰显了国际化特色,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院线公司拥有12家开业影城,10多个储备项目加紧推进,为我省创建全国品牌院线奠定了基础。在艺术品投资方面。建立陕西书画中心,收藏了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等近代和当代艺术大师近百幅作品,价值超过2亿元。新建西安当代美术馆,多次举办在国内有影响力的精品展览。文化产权交易所在做精艺术品收藏与拍卖的同时,推出艺术品信托、担保、质押、融资及组合产权等创新型产品,成为全国稀缺的文化融资平台。在文创产品开发方面。创立“陕西中华文创研究院”“陕西旅游商品研发基地”,举办“中国创意”产品设计大赛等形式,整合了国内外创意和人才,文物复仿制品开发公司的多款产品荣获全国奖项。舞台剧《延安颂》在延安常态演出,成为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红色演艺品牌。中华文化元典《开成石经》出版工程被确定为“全国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正在上市热销。

    (五)健全体制机制,激发创新活力。实施人才强企战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陕文投,以人才优势培育集团发展活力。健全用人机制。建立完善“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有30多位员工历练成熟走上管理岗位,10多位中层管理者和下属公司高管被降职或辞退。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建立充分体现个人能力与贡献的差异化薪酬体系,从集团高管到普通员工,薪酬收入全部与目标任务挂钩,大大地促进了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营造人才成长环境。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和谐人性的企业文化,使企业岗位成为员工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不断吸引有志青年投身文化产业。目前,企业员工队伍从成立之初的30多人增长到500多人,平均年龄30岁,硕士以上学历占30%,25人拥有经济类专业高级职称,40多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

    二、发展壮大的主要成因

    (一)依托有利成长的发展环境。陕文投从无到有、由小变强,成为一个具有国内知名度的大型国有文化企业,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受益于国家文化体制改革正确方向和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创造了机遇。我省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建设文化强省,着力将文化产业打造成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陕文投正是依托发展机遇和条件,走上了逢时成立、快速壮大的发展之路。

    (二)拥有充分的企业经营自主权。陕文投成立五年来,在没有任何资源垄断的条件下,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集团总资产增长5倍,形成覆盖6大板块的产业布局,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规范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对陕文投的监管过程中,对于企业的日常经营和投资决策没有干预。陕文投能够真正做市场主体,充分按市场规律决策经营,按照企业的发展战略与需求配置资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

    (三)缔造一个与企业荣辱与共的创业团队。陕文投能在短短的几年间快速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有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和创业团队。集团建立“人员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用人机制,树立“承认差异就是最大的公平”的理念,完善薪酬收入全部与目标任务挂钩的待遇兑现机制,营造风清气正、人际关系简单简约的工作生活氛围,使领导员工都能成为企业的主人,更加自觉地把企业当家建,把工作当事业干,推动企业克服困难立于不败之地持续不断发展。

    (四)秉承一种敢为人先的开拓创新精神。创新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近年来,陕文投以国际视野、国内一流的信心和勇气,瞄准文化业态发展前沿,以传统文化资源为基础,加快文化园区、文化广场、文化馆院、文化镇村项目建设,打造影视、演艺、节庆等文化品牌和文化精品,构建文化作品版权、艺术品投资、文仿基地等文化产品交易生产平台,积极探索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现代科技、文化与金融、文化与网络等结合的文化科技、金融产品,拓展了文化资源开发的深度和广度,以文化为载体赋予新的产品形式,提高了文化产业的效益。

    三、当前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文化公共基础设施投资项目任务重,资金压力大。在项目投资方面,省上对陕文投安排项目集中,投资巨大。“十二五”时期全省20多个文化项目陕文投占到一半左右。由于文化公共基础设施类项目一次性投资大、回报低、周期长,给企业带来了较大的资金压力。特别是通过金融机构融资,使财务杠杆被过度放大的同时,挤占了企业正常经营所需要的授信空间。

    二是传统金融监管政策与文化金融创新不相适应。文化金融创新是陕文投发展的重要成果之一,由于文化产业和文化资产的特殊性,传统金融监管政策已不能适应文化金融创新的需要。

    三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还有待加强。文化产业涉及面广、专业性强、产业交叉度高,需要一些针对性和操作性更强的产业扶持政策。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相比,我省文化资源更为丰富独特,但文化产业发展的水平却相对滞后。这其中固然有经济整体发展水平差距的因素,但也存在产业扶持政策力度不够的原因。

    四是现行国有资产监管政策不利于集聚高端人才。文化产业是智力和创意高度密集的产业,高端创意人才和经营人才对于文化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国有企业的限薪要求,尤其是对股权激励的政策限制,使得陕文投很难给予高端稀缺人才以符合市场价值的薪资水平,也制约了通过管理层及骨干员工持股计划留住人才的机会。

    四、进一步推动发展的建议

    一是支持企业遵循市场规律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在指导企业发展中应与企业划清职能边界,既保证实现战略意图,又能从企业发展实际出发,科学指导开拓项目和产业布局。对具有明显公共文化服务属性的项目,可采取企业实施、政府财政补贴的形式推进,确保企业可持续和良性发展。

    二是创新政府监管方式。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把政府对文化企业的监管从管项目、管经营、管人事向管资本、管导向转变,把监管重心向国有资本增值、保值和文化宣传方向倾斜,给予企业充分的经营自主权。充分考虑文化企业市场特征,科学划分公益型、资源垄断型和竞争型企业类别,对文化企业,在薪资、股权激励等给予更加宽松的政策支持。

    三是支持陕文投文化金融平台建设。积极拓展文化金融平台,为中小文化企业盘活文化资产、解决融资难题、促进健康发展构建平台。根据国家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创新传统金融监管方式,推动文化金融发展,支持陕文投设立“陕西文化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和“陕西文化金融信息服务中心有限公司”,开展互联网文化金融创新业务。

    四是支持文化企业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中发挥更大作用。在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文化具有先导性引领作用。我省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先天优势,有条件成为对外开发开放的文化高地。建议进一步增加陕文投资本金,在有关政策上予以倾斜,为培育全国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打造陕西文化产业升级版提供更大支持。目前,陕文投筹备投资的“欢乐东方”主题乐园,其核心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演绎陕西独特的历史文化,打造面向世界的中华文化体验地,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文化展示平台,省上可在投资融资、项目用地等方面予以政策支持。同时,支持陕文投与西咸新区合作,以陕西文化艺术博物院为中心,在沣东新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金融中心”,促进丝路文化产业优质生产要素的区域性集聚发展,搭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金融合作发展的跨国平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主办: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11 陕ICP备16007530号 陕公安备案号: 61010202000195

altalt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