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简体 | 登录 | 注册
字号: 打印
分享:

关于做强做大茯茶产业 带动全省茶产业发展的调研

当前位置: 首页>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报告 > 2018年调查研究报告

关于做强做大茯茶产业 带动全省茶产业发展的调研

时间: 2018-10-12 00:00

    今年2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把我省“泾阳茯茶”介绍给英国首相特蕾莎·梅,茯茶成为我国对外交往的靓丽名片。

    我省茯茶历史悠久,起于宋、成于明、兴于清、盛于民国。随着1958年国家茶产业布局调整,茯茶生产加工基地由泾阳移至原料生产地湖南省安化县,“泾阳茯茶”从市场上逐渐消失。近年来,随着消费升级、技术改进以及交通物流的不断发达,“泾阳茯茶”复兴发展,再一次成为茶叶市场的重要产品。高质量统筹推动我省茯茶产业加快发展,对带动陕南茶叶种植加工、提升陕茶影响力,打造继苹果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意义重大。加大政策支持和市场管理力度,为茯茶产业复兴引领茶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尤为必要。

    一、我省茯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产业发展较为迅速。“泾阳茯茶”恢复生产近十年来,产业发展较为迅速,产量从2012年的1100吨增加到2017年的2.5万吨,年均增长86.77%,占全国黑茶总产量的7%,居全国第5位,综合产值30亿。茯茶生产企业从2012年的7家发展到目前的58家,从业人员一万多名。涌现出泾渭、怡泽、金叶等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打造形成了雪域、泾盛裕、墨君等品牌产品。

    (二)茯茶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一是形成了茯茶的行业标准。我省“黑茶提质增效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应用”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是我国茶类研究获得的最高奖项。全国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新增了“茯茶工作组”,成为我省茶业领域第一个全国层面的标准工作机构。二是天然“金花”——“冠突散囊菌”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冠突散囊菌”是国家二级保护菌种,能有效调节人体新陈代谢,具有减肥、降脂、消食、解油腻、调理肠胃等功能,只有在我省泾阳及周边地区可以自然发花。近年来,我省积极适应高端茶类需求,深入挖掘茯茶生产离不开泾阳水质、气候、加工制作工艺的“三不离”独特条件,不断加大技术投入力度。企业与科研院校加强联合攻关,突破了“诱导调控发花”“快速醇化”“散茶发花”三大技术,为茯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先进的技术支撑。目前,我省茯茶的发花技术已由黑茶拓展其它茶系,实现了全国六大系茶系均能在泾阳实现自然发花。同时,还生产形成了“冠突散囊菌”胶囊等新产品。三是生产工艺不断改进。长期以来,茯茶以手工制作为主,称为“手筑茶”。复兴发展以来,我省茯茶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加大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引进现代生产方式,实施工艺流程改造,研发出了数控生产设备,实现了筛选、烘焙、发酵、贮存、温控各环节的标准化生产。丰富了茯茶种类,已研究开发出了速溶、袋泡、砖茶、散茶等不同品种,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三)带动了陕南茶产业加快发展。茯茶产业链长,涉及茶叶种植、黑毛茶加工、专用装备制造、文化旅游等多个相关产业,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典型产业。茯茶对茶叶原料的利用率较高,是春茶利用率的10多倍,综合经济效应明显。随着茯茶技术的不断进步,陕南夏秋茶因其品质好口感佳,成为茯茶加工的首选原料,改写了几百年来只能用湖南黑毛茶作原料的历史。既降低茯茶企业生产成本,又提高了陕南茶叶综合利用率,带动茶农增收,实现了关中、陕南茶产业联动发展。据统计,陕南茶农通过出售黑毛茶原料每亩至少增收2000元。一些茯茶龙头企业已与陕南建立起长期合作机制,通过茶园管理、采摘、加工、技术培训等方式提高茶农技能和水平,吸纳就业,保证了茶农稳定增收。泾渭茯茶公司已在陕南地区建起了3000多亩有机茶生产示范基地,每年收购陕南黑毛茶3800吨,茶农增收约8000万元,惠及茶农35000余人,年收入增收1万到5万元。

    (四)以茯茶小镇为代表的陕茶特色文化展示平台正在形成。茯茶小镇是西咸新区探索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在建设中保持保留了原村庄和农民的宅基地,形成了新兴茯茶镇与原村庄联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带动当地及周边村民就地转为茯茶加工户和经营户,使农村“户户有产业,家家都经商”,村民的精神面貌、经济收入以及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目前茯茶镇已入驻1000户商家,服务业营业额超过5000万元,带动5000人就业,使原住村民年收入增收1万到5万元。茯茶小镇以旅游产业为依托,打造形成了涵盖陕西民俗餐饮、茯茶茶楼、茯茶及衍生品售卖、茯茶体验作坊等多种功能的商业展示区,并与周边的乐华城、寿平民宿小镇、崇文塔景区、花博会景区等相互联动,吸引了大批游客体验式场景消费,认识了解茯茶,成为陕西茯茶特色展示平台。同时,泾阳县当地的根社等民营小企业,也自觉挖掘茯茶文化资源,以茶庄形式展示茯茶历史文化遗存、传统生产工艺、手筑体验等内容,形成了一些民间展示茯茶文化的小窗口。

    (五)陕西茯茶的影响力明显提升。近年来,我省加大了茯茶的宣传力度。通过影视剧《白鹿塬》、《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热播,陕西茯茶被更多的人群熟知。茯茶企业也不断加大走出去力度,泾阳县组织了历时整一年的“泾阳茯砖茶丝绸之路文化之旅”大型文化主题活动,泾渭茯茶、茯茶小镇等企业举办多个茯茶主题高峰论坛,组织茯茶推介会,并积极参与香港国际茶展会、哈萨克斯坦的世博会以及俄罗斯、澳洲、韩国等会展活动,陕西茯茶的对外影响力明显提升。目前我省茯茶在全国16个省区建立了销售网点,已出口销售到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和中亚、东南亚等地区。

    (六)扶持政策正在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我省茯茶产业发展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省茶业发展《规划》将重塑“泾阳茯砖茶”传统品牌写入指导思想,省政府关于加快全省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在咸阳建设现代茯砖茶生产园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意见》提出“做精绿茶,做亮茯茶,提升陕茶品质,建设150万亩高质量标准茶园,打造继苹果之后的又一支柱产业”。同时,咸阳市政府也制定了茯砖茶产业发展《规划》并出台了做大做强做优茯茶产业《实施意见》,设立每年1000万的茯茶发展资金。泾河新城设立了规模10亿元茯茶产业基金,覆盖从茶叶种植、生产、加工、仓储、销售,到文化建设、茶馆、民宿等茯茶全产业链。泾阳县分别设立了500万元的贴息补助资金和茯茶发展基金,搭建银企平台,解决企业资金问题,全方位最大限度支持茯茶企业做大做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茯茶产业规模较小,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亟待加强。一是茯茶总量偏低。2017年,我省茯茶产量仅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为湖南黑茶产量的31%,在12个黑茶生产省份中居第5位。二是公共品牌亟待整合。泾阳县在国家质监局注册了“泾阳茯砖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咸阳市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了“咸阳茯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西咸新区交西安托管后,也以茯茶镇为依托,打造泾河茯茶“茯茶镇”地域品牌,形成了区域公共品牌和地理标志之间的相互竞争。宣传方面缺少整体策划,企业投入了大量资金,却“各拿各的号,各吹各的调”,没有形成扩大陕西茯茶的整体影响力的合力。三是茯茶市场散、乱、弱特征明显。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茯茶市场监管乏力,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管理方式粗放、生产环境较差、加工操作不规范,质量安全隐患多。个别商贩将低端安化黑茶更换“泾阳茯茶”品牌包装,以次充好,以低价诱导消费者。一些外商投资以“短平快”追求快速获利,直接忽略陕西茯茶必须通过库存陈化“发花”的重要环节,影响陕西茯茶品质。

    (二)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较少,企业负担较重。目前全省茯茶加工企业上百家,但只有极少数企业建立了清洁化、自动化和标准化的茯茶生产线,58家企业通过SC认证,其它企业均为小微企业,基本属茯茶手工作坊。从企业发展来看,融资难成为主要制约因素。由于茯茶产业发展起步晚,企业规模小,企业资产和茯茶产品不能进行抵押贷款,没有不动产抵押等强担保措施,企业融资普遍较难。同时,企业税赋较重。茯茶生产的特性决定了企业原料储存周期长、库存容量大,进项税不能进行抵扣,增加了企业的负担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以泾渭茯茶公司为例,2018年1-4月份,企业销售收入1927万元,纳税总额366万元,其中正常生产经营缴纳增值税246万元,总税赋18.99%,由于原料采购由凭票抵扣变为核定扣除导致增值税税赋增加到12.76%,企业的税赋较重。营商环境也需要进一步优化提升,例如泾渭茯茶新园在建设中因环保检查多次停工,工期已延迟一年多,增加了企业成本。与茯茶小镇旅游相配套的乐华城民宿项目也因用地问题得不到解决,延迟了工期。有关部门在检测避雷针过程中存在选择性执法和强制性收费行为,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

    (三)市场占有率低,拓展海外市场面临障碍。我省茯茶市场拓展不够,网络和新媒体精准营销力度不大,消费者认知度还不高。以规模最大的泾渭茯茶为例,在29个省(市)建立了102家合作销售商及157家专卖店,而安化黑茶标志性品牌白沙溪,已建立了3000多家品牌专卖店。同时,茯茶作为特色中国商品,在其它产茶国没有相对应标准。而且陕西茯茶没有商品税则编码,企业在出口时依照红茶的商品编码报关,贸易风险较大,已在台湾、韩国等目的港发生过被查扣、销毁的情况。台湾地区虽然具有广泛的茯茶消费需求,但受限台湾的贸易管制,只允许进口大陆的普洱茶,我省茯茶只能以“小三通”贸易方式进行小额交易,交易费用较高。

    (四)茯茶小镇“窗口”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特色小镇需要精心高质量打造。茯茶小镇的产业链条尚不完整,承载能力有待提升。小镇建设整体偏小,茯茶文化元素还不够丰富,与打造国家级特色小镇仍有距离。特别是在对茯茶小镇的策划宣传、项目、资金等方面缺乏顶层设计,按照现代理念打造经营特色小镇的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与全国著名的周庄、乌镇、丽江小镇相比,茯茶小镇在全国的知名度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扶持茯茶产业发展政策有待进一步精准,影响茯茶产业做大做强的体制机制性障碍有待破除。与其它产茶大省和黑茶生产大省相比,我省支持茯茶产业“做亮”的政策还不够精准,对茯茶带动陕南茶叶种植等缺乏顶层设计,没有系统性的支持引导政策。目前,湖南、福建、浙江、云南、四川等省均提出了打造千亿元茶产业发展目标,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规划、扶持政策和实施意见,而我省茶产业发展规划还不系统,在组织协调、资金支持、科技投入、仓存陈化、品牌包装宣传等方面,与其它茶产业大省都有较大差距。同时,我省茯茶产业发展还存在体制机制障碍。随着行政区划调整,原来分布在咸阳市区、泾阳县的部分茯茶企业被划转到西咸新区,使原来已经投资建设的产业园区面临着重建。茯茶管理部门分散,职责不清,缺乏整体合力。

    三、对策建议

    (一)培育新型经营组织,做强做大市场主体

    1.精准施策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建立全省茶叶龙头企业信息化监测管理平台,制定茶叶企业评价分级标准体系,以茯茶等特色产品为主开展茶叶龙头企业动态监测。加快制定扶持茶企业发展政策,对龙头企业给予政策倾斜。鼓励支持茯茶企业通过合资合作、兼并重组、股份制等方式,壮大规模实力。以培育茯茶产业大集团、“小巨人”和龙头企业为重点,实施梯度培育、分级负责,着力培育一批年产值上亿元的茯茶企业。积极培育上市茶企业,对进入上市辅导期的茶类龙头企业,省级财政给予一定奖励,引领带动我省茯茶产业和茶产业做大规模。制定茯茶加工园区土地、用电、税收等优惠政策,重点打造咸阳、泾阳、西咸新区茯茶园区建设,鼓励茶企向加工园区集中,做大茯茶产业规模。

    2.紧扣优势特色打造品牌。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和企业主体,围绕陕西茯茶品种、品质和区域特点,加快推进原产地保护和品牌建设,全面提升产品质量、附加值和产业效益。一是加强陕西茯茶原产地保护。积极组织申报茯茶地理标志产品,加快地理标志产品的登记、认定和保护,加大茯茶产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力度。鼓励茯茶协会和机构配合政府部门规范茯茶地理标志及商标的使用和管理,切实增强茯茶原产地保护的公信力。二是实施茯茶大品牌战略。积极构建“公共品牌+区域品牌+企业产品品牌”三位一体的品牌系列,统一打造“陕西茯茶”大品牌。突出茯茶等陕茶品牌地方特色、文化特色,加大知名品牌创建和示范区建设。构建企业、行业和司法相结合的品牌维护和保护机制。三是加强质量监管。加快建立陕西茯茶地方标准体系,加快建立完善茯茶质量生产控制标准、检测检验和监管体系,严格种植、生产、加工、仓储、市场准入、流通环节的管理规范,实现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依托各级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各级质量检测中心,积极搭建茯茶质量安全检测服务平台。加强品牌维护和保护,采取最严厉措施、实施最严格监管,千方百计提高茯茶质量安全的“公信力”,不断提升陕茶品牌溢价水平和知名度。

    3.加强市场培育。着眼打造中国西部茶叶集散地和茯茶交易中心,超前规划,适时建立茯茶交易所,推出茯茶期货。做好茯茶企业出口服务,协调指导企业拓展网上销售,努力构建交易中心、茶城、茶店、网店齐头并进的茯茶市场网络。创新营销方式。充分借助丝博会、欧亚论坛、农高会及省外展会等重大活动平台,积极举办各类的品鉴会和品牌推介活动。积极推动茯茶生产技艺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强与国际组织的协调力度,尽快把我国的陕西茯茶标准转化为适用海外国家的当地标准。支持和引导龙头企业开展国际可持续认证。补贴鼓励企业建立品牌店,围绕大型龙头企业,择优重点培育3-5个有规模、有前景、基础好、效益好的企业产品品牌,不断提升品牌价值和国际认可度。 

    (二)增强科技支撑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培养

    1.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协调整合各方面研究力量,建立技术联盟和协作机制,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支持茯茶医学价值、标准体系、深加工技术研究和专用设备研发,推进茯茶产业创新链建设。依托国家级和省级实验室,建立省级茯茶研究中心,并鼓励支持科研院校与茯茶加工园区、茶企业合作共建创新技术平台,开展茯茶精深加工产品开发、关键工艺技术、基础性研究等重大项目攻关。依托我省农业大数据资源,为茯茶产业发展提供业务指导、智力咨询和舆论支持。

    2.推动精深加工升级。加大全程机械化、发酵储存、新产品研发等配套技术和深加工技术推广力度,推进茯茶精制企业生产技术和设备升级换代,提升精深加工水平。大力发展茯茶深加工及茶饮料、茶保健品、茶日化品等茶叶衍生产品,延伸产业链。

    3.加强茯茶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整合教育、科技、农业、企业、社会等资源力量,着力培养一批茯茶领域的专业技术人才、业务骨干和实用技术人才。加强企业人才培训,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专场培训等活动,进一步提升企业家把握发展方向、应对市场风险、优化资源配置的能力。加强茯茶生产、贸易、营销、管理和评审等方面人才队伍建设,定期开展订单式专业人才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三)强化特色文化引领,精心打造茯茶特色小镇

    深度挖掘陕西茯茶文化内涵,促进世界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有机结合。发掘保护民间茯茶传统技艺,实施收集、整理茯茶历史、传说和故事工程。支持茯茶文化特色的茶博览园、茶博物馆、茶体验店等建设,不断完善茯茶陈列馆功能。精心策划打造一批茯茶文化精品力作,丰富茯茶文化表现形式和内涵,推出一台茶艺表演、一部影视剧、一部文学作品,打造形成端庄大气的茯茶文化。着眼中国西部第一茶镇定位,突出茯茶主题,坚持以“文化为魂,产业为根”,高水平打造茯茶特色小镇。借鉴“茅台镇、乌镇”等特色小镇的成功经验,按照5A级旅游景区的标准,探索推进茯茶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把茯茶镇打造成展示茯茶历史、文化和产业的特色窗口,集茯茶历史博览、文化展示、主题演艺、观光体验、健康养生、高峰论坛、商旅度假、产品展销多业态于一体的特色镇。加大特色小镇的政策支持力度,把我省文化旅游名镇、重点示范镇支持政策,适用到茯茶镇建设,在产业项目、建设用地、科技投入等方面加大政策倾斜。加快完善茯茶小镇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乐华城等民宿功能。统筹规划双赵村与茯茶小镇一体化建设,适度扩大小镇规模,提升承载能力,延长茯茶小镇的产业链,使茯茶小镇成为一二三产融合的特色示范镇。

    (四)强化组织领导,完善政策体系

    比照苹果产业支持政策,进一步完善支持茶产业发展政策,对茯茶产业发展给予政策倾斜。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对茯茶原料采购、技术改造、仓储物流、研发培训、品牌宣传、销售拓展、质量监管等产业链的关键环节进行精准支持。对采购陕南黑毛茶原料的茯茶企业给予补贴,以茯茶产业壮大牵引我省茶产业发展。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设立茯茶产业发展基金,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茯茶产业投资。推动金融机构与茯茶生产企业合作,创新适合茶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建设标准化仓储车间,探索成立“茯茶银行”,协调推进企业产品仓单质押融资,缓解企业生产经营资金压力。把茶叶纳入省级财政补贴保险9大品种,支持开展茶叶农业保险试点。支持行业协会建立茯茶生产担保基金,为成员提供贷款担保服务,各级财政为茯茶生产担保基金注入一定比例的风险补偿金。加大茯茶产业项目支持力度,在建设用地、厂房建设、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支持。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切实减轻税费负担,减少影响茯茶园区建设的干扰因素。优化招商引资环境。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储备包装一批好项目,积极推进以商招商、茶事活动招商,主动引入国内外大型企业的资金、人才、市场等要素投入陕茶产业,实现优势互补,共赢发展。加快完善茶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引导行业组建企业联盟,发挥茶协会和中介组织作用,以行政、科技、市场、金融、法律等手段形成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主办: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11 陕ICP备16007530号 陕公安备案号: 61010202000195

altalt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