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简体 | 登录 | 注册
字号: 打印
分享:

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渭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调研

当前位置: 首页>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报告 > 2019年调查研究报告

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渭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调研

时间: 2019-06-27 00:00

    加快培育新动能是贯彻落实“五新战略”的内在要求。近年来,渭南积极适应并引领经济新常态,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加以重点培育和扶持,已具备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为全省追赶超越提供重要支撑。为进一步深入了解渭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调研组赴渭南高新区沃特玛、天臣、星美等新能源动力电池企业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其势已成

    ——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趋势所需。随着技术的进步,汽车产业迎来了有史以来最大的变革,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成为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全球共识和风气,传统汽车领域向新能源汽车转变已成为业内“深刻认识”的趋势。据了解,欧美国家宣布拟于2025-2035年逐渐禁售传统能源汽车,发展中国家也宣布将在2030-2040年陆续退出传统能源汽车市场。在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国家先后出台《关于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指导意见》、《加快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措施,不断加速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进程,持续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据统计,2016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量和总销量分别达到51.9万辆和50.7万辆,其中纯电动车分别完成产销量42.5万辆和41.1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分别完成产销量9.4万辆和9.6万辆。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近在眼前。

    ——我省培育壮大新支柱产业的内在要求。2013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是仅次于浙江、天津、广东、上海,全国第5个颁布省级新能源汽车地方发展规划的省份。2016年,又发布了《〈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其中新能源汽车作为《<中国制造2025>陕西实施意见》中14个重点培育的领域之一,明确建设内容和建设时间,落实负责部门和建设地,形成了我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2017年,省委省政府多次召开汽车产业发展专题会议,并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目前,宝鸡、西安、咸阳、渭南、商洛等地市全力加快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已有西安吉利、咸阳秦星、西安比亚迪等一批整车制造企业相继落户,三星电池、德飞电池、天臣电池、沃特玛电池、星美电池、华星PACK(电池包)、捷普电机、正麒电机等一批新能源关键零部件企业,陆续投产达效,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有地位的产业集群、产业高地、领军企业和核心品牌正在形成。

    ——渭南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渭南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农业比重依然较高,第二、三产业发展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快转型升级、实现追赶超越的压力很大。同时,渭南所处关中城市群已成为全国大气污染最严重的区域之一,被列入全国大气污染重点防治区域“三区十群”。机动车尾气污染已成为本地灰霾天气频现的重要组成因素,并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对外形象和地方经济发展。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长、覆盖面广、拉动力大,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备成为推动渭南未来产业发展重要引擎的潜力。渭南要实现追赶超越目标,就有必要牢牢把握国家产业调整及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机遇,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

    二、渭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基础及优势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渭南积极践行“五新”战略,着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紧抓国家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黄金机遇,把新能源汽车产业作为渭南五大产业规划重点发展产业之一,以高新区为载体,举全市之力加快发展以新能源动力电池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发展方面,占领了先机,无论是产品规模还是技术含量,均处于西部领先、全国一流。

    (一)高起点规划产业基地。依托渭南新能源产业及示范应用基地,重点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和渭北产业拓展园区,构建“一基地、两园区”产业承载体系。委托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编制了《渭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区发展规划》,规划了4000亩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主要建设以核心零部件制造、结构件加工、整车组装、汽配件生产为主,具备研发生产、展示体验、仓储物流、售后服务、商业生活等配套功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园。同时,在卤阳湖国家湿地公园以南、卤阳湖片区东北、108省道以西区域,规划了控制120平方公里、首期建设20平方公里的渭南高新区渭北产业园起步区,作为承载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的拓展区。

    (二)落地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紧抓产业链关键环节,跟踪洽谈了北京美联桥ERG总成、南京越博电控、湖南中锂电池隔膜、浙江华友铜箔中能东道电动车、吉利甲醇汽车、广汽新能源汽车等一批重点项目,推进实施了以沃特玛、天臣、星美为代表的行业龙头企业,实施了总投资50亿元的沃特玛年产10GWh动力电池项目、总投资60亿元天臣年产12.4GWh锂电池及PACK(电池包)项目和总投资50亿元的星美年产10GWh电池项目,规划产能达到年产32GWh动力电池和17.8GWh PACK,建成达产后产值超过800亿元。这三个项目的共同特点是投资量大、科技含量高、产值高,而且生产的电池型号均不同,真正实现了差异化发展。目前,沃特玛一期3GWh投产达效、二期5GWh正在设备订购,预计2018年4月份投产达效。天臣一期二期4.4GWh已经建成投产、三期8GWh即将开工建设,将建成全自动化绿色智能工厂。星美一期8GWh正式投产、二期正在稳步推进,届时将建成全国第一、量产30万千瓦时氢燃料电池生产线,加氢站、派克生产线和客车生产线,每年可生产5000台以上中大型巴士、5000辆纯电动轻轨卡车、2000辆纯电动重型卡车、纯电动现代有轨电车100列,年产值约100亿元。特别是成功签约陕西帝亚纯电动乘用车项目,实现渭南汽车制造“零”突破,该项目2017年11月开工建设,预计2018年12月底正式下线,年产能将达到5万辆,预计营业收入60亿元。

    (三)创新灵活的招商机制。在洽谈对接沃特玛项目中,渭南高新区统筹考虑企业需求,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以市场换投资为终极目的,创新探索了“政府提供土地、市场化建设厂房、企业生产运营”的招商新模式,通过政府承诺代建、市场化建设实施、企业租赁回购的“BT+BT”模式,提高了项目落地成功率,缩短了项目建设周期,大大缓解了企业前期建设资金压力和政府垫资压力,真正实现了企业、代建方和政府三方共赢。目前,已率先在天臣三期、陕西帝亚纯电动乘用车等新能源汽车项目中推广应用。

    (四)构建多元化的融资机制。提前考虑企业融资问题,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省级促投资稳增长、市级节能转型、重大前期等政策性资金近3亿元,保障新能源产业基地建设。与市产投公司合作,为陕西帝亚纯电动乘用车项目争取市级产业基金1亿元。设立了总规模10亿元的高新产业发展基金,正在申报设立新能源产业基金,为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及整车研发制造、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提供金融服务。同时,渭南高新区学习借鉴江西九江共青城创新园区经验做法(该园区目前完成私募基金入园400支,资金规模近800亿元,实现利税过亿元),计划将新能源产业和发展私募基金产业结合起来,全力打造金融创新特色小镇。

    (五)探索全新的营销推广模式。为快速推广新能源汽车使用,沃特玛公司将“整车租售、八年质保、充维结合、固移并举”的服务模式,探索实践了“租赁融资”新模式。主要做法是通过与政府平台公司组建合资公司,融资购置车辆交付公交公司使用,按月收取租金,并负责安全监测和维修保养的形式,解决了公交公司一次性投入较大问题和维保安全等问题,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渭南模式”。仅一年时间,城区上线运行公交车近600台,成为全省地级城市使用新能源公交大巴最多、最经济、社会和环保效益最好的城市。并陆续在西咸新区、临汾、深圳、惠州、荆州、十堰、都江堰、无锡、唐山、铜陵、呼和浩特、锦州、安顺、曲靖、许昌等15市全面推广。

    (六)形成了强有力的配套能力。整车减重方面。自身减重对新能源汽车来说尤为重要。渭南3D打印产业培育基地先后和西交大卢秉恒团队、西工大黄卫东团队、中国钢研院安泰科技周少雄团队等建立长期合作关系,72位新材料专家、43位3D打印专家常年服务园区,建成了快速制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增材制造国家创新中心渭南中心、陕西增材制造协同创新研究院、金属粉末工程技术中心等一批国家级行业研究中心,特别是《陕西省增材制造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明确将渭南定位为全省增材制造产业“三园五链七领域”布局的三个增材制造产业园区之一, 可以运用增材制造技术有效解决新能源汽车减重问题,进而延长续航里程。整车设计方面。高新区内企业陕西帝亚的核心技术团队均来自于国内知名大型专业汽车设计开发的阿尔特公司,目前已经具备项目企划、总体布置、造型设计、油泥模型和虚拟设计、白车身及内外饰、发动机及动力底盘、电器、样展车制造及试验、逆向工程分析等全面的整车设计开发实力,而且该企业推出的首款量产原创性新车,已于2017年11月10日在杭州举办的全球未来出行高层论坛暨国际展览会上正式亮相。整车制造方面。以中联重科、北人印机为龙头,现集聚企业近百户,形成了以挖掘机、推土机、塔机、升降机等系列拳头产品,同时在制造业基础部件,加工辅具,铸锻件,特种原材料以及铸造、锻造、钣金、铆焊、热处理、镀锌、表面处理等基础工艺和整机组装上具有良好的产业基础,整车制造产业链空间联动和协作能力较强。产业工人方面。作为闻名全国的职业培训基地,渭南高新区正在加速整合职教资源,促进渭南师范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渭南技术师范学院、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区内院校强强联合,打造职业技术人才输出基地,每年可为企业提供高素质专业技工3万余人,可以就近解决企业用工问题。

    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比发达地区和兄弟城市,渭南新能源汽车产业推进过程中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瓶颈制约。

    一是前期资金瓶颈。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是技术和资金密集型领域,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加之各地为吸引新能源汽车落户,纷纷给予项目厂房代建或免租、返还税收、给予研发费用支持等政策。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和产品推广,对渭南高新区乃至市级财政均造成较大压力。发展本地新能源汽车产业,需要省级层面予以支撑和倾斜。

    二是高端人才瓶颈。汽车产业属技术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铸造、机加工、装配、产品检验以及设计人员等。渭南虽然劳动力资源丰富,但是缺乏具有一定技术及管理才能的中高端人才。同时,由于渭南先天条件不足,特别是现代服务业依然有许多欠账,对人才的吸引力十分有限,吸引的人才大都属于柔性引进,留不住人的现象客观存在。汽车产业高级管理人才和高级技术人员严重匮乏。天臣新能源动力电池企业的高层次技术管理人才都是从国外或者沿海发达地区高薪聘请。

    三是公共配套瓶颈。由于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数量不匹配,充电设施覆盖密度不够,覆盖区域不平衡,充电桩不能兼容所有车型等问题,都会影响消费者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特别是渭南作为欠发达地区,城市基础设施欠账较大,当前最大的困难在于老旧小区的线路改造。如果在老旧小区大量建设充电设施,需要重新改造现有的电力线路,涉及到电力、消防、交通、城建等诸多部门,需要省上制定相应的改造方案来推动。

    四是企业资质瓶颈。按照国家现行有关规定,纯电动乘用车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核准,生产资质由工信部审核颁发,而且国家发改委正在进一步规范纯电动乘用车项目,提高准入门槛。目前入驻渭南高新区的仍然是以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为主,而投资量大、带动作用明显的整车制造项目落户具有一定的难度。调研了解到,实地考察和洽谈对接的整车项目资源和信息也不少,遇到的最大瓶颈就是资质审核。就拿陕西帝亚企业来说,从国家层面看,尽管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发放处于停摆状态,但该企业依然从技术、研发、资金、生产基地、样车检测等方面,在为生产资质的放开做充足的准备工作。

    四、几点建议

    一个新兴产业的培育要经过酝酿期、导入期、快速发展期和成熟期四个阶段。新能源汽车产业目前正处于导入期,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主要还是依赖于政策支持。因此,为支持渭南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做大做强,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进一步统筹全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省级相关部门对全省各地市新能源汽车布局分类指导,突出重点,错位协调,最大程度地避免同质化竞争。在符合整体规划的前提下,建议明确将渭南作为全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先行示范区,在投资项目核准、整车资质审批、车辆购置补贴、充电桩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形成全省工作亮点。

    二是进一步加大高端人才支持力度。健全完善人才支持奖励政策,对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急需的高技术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在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专利申请、户籍准入、住房保障、社会保险、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按相关规定给予优先解决,提供更大的便利、更优的管理和更好的服务,使其享受到与省会城市相当的优质公共服务。

    三是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扶持引导。省级层面设立新能源动力电池产业发展基金。支持渭南组建动力电池创新联盟,设立动力电池标准委员会,统筹核心技术研发团队,进一步提高动力电池能量密度和系统集成能力,制定行业标准乃至国家标准,有效解决当前普遍关注的续航里程不足和稳定性安全性问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主办: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11 陕ICP备16007530号 陕公安备案号: 61010202000195

altalt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