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简体 | 登录 | 注册
字号: 打印
分享: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县域经济全面转型发展

当前位置: 首页>调查研究>调查研究报告 > 2022年调查研究报告

建设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县域经济全面转型发展

时间: 2022-10-28 16:55

近年来,王益区围绕“全面建设现代化新王益——建成高质量全面转型发展样板区”目标,聚力建设“现代工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三大产业体系,促进县域经济全面转型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19年、2021年先后两次荣获全省践行新发展理念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区”称号。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一)坚持做大增量,工业发展有突破依托“一区两园一基地”(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黄堡安村绿色建材产业园、新川沟新材料产业园、耀州窑文化基地)大力开展延链补链强链行动,基本形成绿色建材和高端装备制造、先进陶瓷、数字经济的1+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一是工业实力不断增强。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高于全省0.5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向着“进”与“好”的方向稳步迈进。二是产业转型升级赋能。依托传统建材业技术创新、工艺更新、智能化改造升级,催生出了聚新节能、凯利金等新型建材业链下游企业,产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大幅提升。2021年全区绿色建材业产值45.87亿元,同比增长18.7%三是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高端装备制造从矿山机械设备、机械加工向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链高端迈进。2021年全区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46.6%。先进陶瓷业从工艺瓷、日用瓷发展到电瓷、装备瓷、包装瓷等多门类。2021年全区先进陶瓷业产值1.8亿元,同比增长12.7%四是数字经济实现破局。依托王益数字经济产业园引入企业17家,培育中小微企业355户,实现税收6622万元,王益数字经济产业园、中小企业数字经济智能财税服务平台分别荣获铜川市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园、示范平台称号。

(二)坚持做优质量,服务业发展有品质。坚持以产业园区、产业基地、文旅景区、综合商圈为载体,加快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效能提升,基本形成高端商贸、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和医养康养、社区家庭服务的“3+2”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一是服务业稳定发展“十三五”期间,全区服务业增加值由51.15亿元增长67.21亿元,年均增长7.6%;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由52.8%提升至72.5%,对全区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达68.7%成为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二是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坚持“印象老铜川·情怀新王益”全域旅游发展定位,以“孟姜女故里”和“耀州瓷家乡”两大文化品牌为支撑,大力培育旅游新兴增长极,逐步形成“一厅·一带·两区·多点”全域旅游新格局。“十三五”期间,全区游综合收入累计达112.17亿元三是医养康养快速发展依托“陕西省医养结合示范基地”,着力构建“防治养”一体化的医养康养产业体系,推动医养康养服务在社区、机构深度融合。2021年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扩大至1.3万亩,王益区康养中心等项目加快建设。

(三)坚持做强补量,农业发展有特色。坚持“精优特”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大力推进“3+X”工程,基本形成“园区+龙头企业”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是农业产业优势得到巩固“十三五”期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年均增长4.2%2021年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速为6.6%高于全省0.4个百分点,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二是特色产业发展形势较好。现代果业、高效畜牧业等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高标准农田、千亩中药材种植基地、伊盛春肉羊养殖基地等7个项目加快建设,建成黄堡、益民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区8个,秦人村落桃产业特色小镇被列入省级特色产业发展重点镇。三是农业品牌知名度持续提升。依托现有“常家乐”“军台岭”“孟姜红”商标,实行授权使用制度,打造王益区域公用品牌“孟家原桃”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王益苹果在第四届中国好苹果大赛上斩获金奖。

二、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从历史角度看,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较为薄弱。从资源要素看,煤炭资源的枯竭对王益煤炭、水泥等传统资源型产业冲击较大,工业产业支撑作用减弱。从人口要素看,王益人口逐年外流,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对地区消费、投资、产业转型升级造成严重影响。从土地要素看,土地指标成为招商引资、项目落地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经济发展。

(二)从发展现状看,产业结构不优问题仍然存在。从工业看,占主导地位的仍是资源型绿色建材业,2021年绿色建材业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半壁江山;工业产业关联度不高,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集聚发展还需持续用力。从服务业看,传统服务业占比过大、档次不高,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高端服务业和信息、科技等生产性服务业仍处于培育阶段,服务行业发展比例失衡。从农业看,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程度较低,集中连片不够,龙头企带动能力不强、服务领域不广、科技创新能力较弱,产业发展质量和综合效益有待提升。

(三)从高质量发展要求看,转型升级面临更大挑战工业发展方面,高污染、高耗能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约束和较大节能压力。以能耗为例,2021年全区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71.68万吨标准煤,同比增加11.77万吨标准煤,增速7.36%,超出控制目标4.06个百分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形势迫切服务业发展方面,王益区当前在医养康养等高品质、高端化优质服务方面供给能力不足,服务型消费的供给短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相关消费需求释放。农业发展方面,存在农技人员年龄老化、高素质新型农民力量不足,服务方式、设备落后等问题,农村专业技术人员不多,现有人员跟不上现代农业发展步伐,制约了现代农业发展。

三、对策及建议

(一)做强做大现代工业,筑牢县域经济全面转型发展支撑一是推动工业经济提质增量。深入实施质量强区建设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加快黄堡安村绿色建材产业园、新川沟新材料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项目建设,着力打造“高端装备制造联动区”“先进陶瓷集聚区”。力争通过35年努力,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100户。二是推动数字经济提速增长。依托王益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快推进易华财税数据平台运营中心、益民云仓等项目建设,不断拓展数字经济深度和广度。力争通过35年努力,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0的企业100户以上三是推动园区平台提优增能。以创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契机,盘活各类要素资源,提升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承载力。力争通过35年努力,王益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00亿元,工业年产值达100亿元。

(二)做优做活现代服务业,激发县域经济全面转型发展动能一是培育壮大生产性服务业。以产业园区、产业基地、文旅景区、综合商圈为载体,加快西北智能物流仓储设备制造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中高端延伸。力争通过35年努力,全区限额以上商贸企业、规模以上服务企业突破100户。二是提档升级生活性服务业。全力构建以文化宫“百亿商圈核心区”为中心的“一心一城两翼四街区”商贸业发展格局,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实现传统商贸业转型、升级、增效。三是强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健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实施火凤凰民宿改扩建项目和军台岭文化旅游建设项目,提升改造“姜女故里·秦人村落”景区,不断丰富旅游业态,打响文化品牌,增强景区吸引力和影响力。

(三)做精做特现代农业,夯实县域经济全面转型发展根基一是培育农业产业集群。明确以桃为首位产业、苹果和蛋鸡为次位产业的主导产业结构,加快推进铜川市扶贫产业园农产品加工生产线、华能黄堡100兆瓦农光互补光伏电站等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实现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二是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黄堡、塬畔、秦安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海升、陕果等知名企业,加快乡村振兴产业园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着力构建“园区+龙头企业”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推动农业产业要素向园区聚集、向龙头企业倾斜三是抓好农业品牌创建。充分发挥果业协会的统筹协调服务功能,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支持品牌产品改进升级包装、开拓市场,做强鲜桃、苹果、樱桃“孟姜红”区域公用品牌,提升农产品品牌溢价水平。

(四)做实做细发展保障,打造县域经济全面转型发展引擎一是主动融入新发展格局。积极融入关中平原城市群、西铜一体化等区域大循环格局,加快各类要素资源“引进来”,引导区外资金和大型企业参与王益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走出去”新主体,鼓励声威、火凤凰等企业和“孟家原桃”、王益苹果、樱桃、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品,主动融入西安都市圈供应体系,不断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二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王益创新驱动总平台为依托,强化与秦创原总窗口、铜川创新谷对接联动,加快现有产业升级赋能,积极引进培育新兴产业,加速形成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良性互动格局。扎实落实“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支持企业建设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生产线,加快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着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三是狠抓项目招商引资。聚焦产业链优势、资源禀赋、城市功能完善等方面,积极谋划争取一批改善供给、扩大需求、释放潜力的重大项目,为稳定经济增长、实现既定目标任务提供坚强保障坚持招商引资精准化,强化“亩均效益”,大力开展精准招商、定向招商、投行思维招商,努力招引一批含金量足、含绿量高、含新量多的好项目,实现招商引资质和量的“双提升”。四是强化要素服务保障。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广“一件事一次办”套餐服务模式,为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良好环境。全力统筹协调,加快破解土地、资金、能耗指标、碳排放指标等瓶颈制约,进一步激活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动力、活力。

(作者王 蒙中共铜川市王益区委书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主办: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11 陕ICP备16007530号 陕公安备案号: 61010202000195

altalt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