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简体 | 登录 | 注册
字号: 打印
分享:

2020年·第四期《特色为本 城镇为基 小城镇中蕴含的大战略》

当前位置: 首页>陕西经济研究 > 文章浏览

2020年·第四期《特色为本 城镇为基 小城镇中蕴含的大战略》

时间: 2020-10-26 10:04

   延安市宝塔区冯庄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全国第一个农村团支部的诞生地,也是近400名北京知青学习生活过的地方。全乡总流域面积186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共有3173户13331人,辖区有中学1所、幼儿园2所;基本农田2.43万亩,退耕还林7.9万亩,林果面积1.5万亩,蔬菜面积4000亩。2019年,全乡实现经济总收入2.2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6500元;422户84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与延安全市一道告别绝对贫困。

   近年来,冯庄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共建共享,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产业立乡、城乡融合,深化改革、联农联企”的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小而专”的发展定位,以特色产业为根本,兼顾特色文化、特色功能和特色建筑,着力把打造“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小城镇”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基本路径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一、立足优势抓落实

   结合冯庄乡区位特征、地形地貌、资源环境、产业结构、经济状况等,突出乡土、生态和市场定位,借优势谋发展、向特色要效益,全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宜业宜游宜商小镇。

   一是突出“乡土”,打造宜业小镇。针对辖区比较优越的地质土壤条件、相对成熟的种植技术以及农户发展产业高涨的积极性,一方面培育打造苹果产业专业村5个,建成精品采摘示范园300亩,新优品种示范园120亩;培育打造蔬菜产业专业村9个,建成标准日光温室大棚550余座、大弓棚1500余座,3300平方米连栋温室一座,吸纳760余户农户加入蔬菜种植,成功认证冯庄辣椒、薄皮甜瓜、西瓜等七类“无公害农产品”,全面打响叫亮绿色、天然、无公害“冯庄果蔬”品牌,被延安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首批蔬菜产业“一乡一业”示范乡镇,康坪、杜坪、李庄3个村被授予全市首批蔬菜产业“一村一品”示范村。另一方面坚持延续传统、严把工艺、挖掘特色,鼓励引导农户开发制作石磨豆腐、瓦罐豆芽、黄馍馍、油馍馍、土蜂蜜等“旧时味道”系列传统美食,以及剪纸、刺绣、布鞋等“儿时记忆”系列传统手工艺,初步吸纳全乡300余户农户加入“冯庄味道”手工制品制作销售,引领带动农户年均增收5000元以上,舌尖上的乡愁、小时候的追寻已成为冯庄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大助力。

   二是突出“生态”,打造宜游小镇。针对辖区自然风光优美、地势相对平整,且有冯庄团旧址、康坪知青旧居两大文化资源优势和“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中国休闲美丽乡村”两项重大荣誉,注册成立了康坪村文化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与驻乡企业延安德耀旅游开发公司合作,发展起集教育培训、绿色种养、生态观光、养体健身、民宿体验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通过规划开发以康坪村为中心的“杜坪—李庄—康坪—薛家湾—牛奋沟”休闲观光精品采摘线路,重点开展“果蔬采摘季”“瓜果丰收节庆”等活动,让游客在欣赏田园风情的同时耕种、采摘、品尝、收获农作物,体验劳作之艰辛,尽享收获之愉悦;通过精心打造廉政展室、知青档案馆、村史馆等,建成延安市首家乡村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围绕专题讲授、现场教学、情景体验、社会实践等教学模式,为党员干部开展短期或中长期现场教学、学习考察、封闭式培训提供良好的教学条件和学习环境;通过盘活重塑“知青院”“民俗院”“书画院”等18处特色鲜明的民宿小院,让游客吃农家饭、观农村景、住农家院、睡热炕头,为游客提供文化追忆、拓展训练、农耕体验、自助烧烤、篝火晚会、写生采风等场所;通过探索创新“民宿+”发展模式,设计开发挂饰、剪纸、腰鼓等文旅产品,进一步挖掘民俗地域文化,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全面展示冯庄乡村文化魅力。2019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80万元。

   三是突出“市场”,打造宜商小镇。针对辖区便利的交通设施、便捷的网络服务以及相对规模的产业基础,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合作社)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思路,积极发挥政府制定规划政策、搭建发展平台等作用,全面盘活盘清乡村本土资源与资产,进一步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品牌优势,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一方面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蔬菜产业服务队,统一品牌、基地直销,专业服务、规模经营,把过去分散种植、分散经营、分散销售的产业村及农户联合起来,并在城区先后设立“冯庄果蔬”“冯庄味道”直营店,协调对接宝塔区城管执法局党委、宝塔山街道党工委、城管宝塔中队党支部等组织开展“冯庄果蔬进社区”“农村服务城市、城市反哺农村”系列活动,全面打通“冯庄果蔬”“冯庄味道”销售渠道;另一方面加快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数字农业系统建设,利用大数据、二维码等先进技术,推广建立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在全市率先试点上线运行“腾讯为村”平台,依托“中通快递”等电子商务示范店,培育刘蓉蓉等电商新农人,通过为村平台的推广应用,重点将“冯庄果蔬”为品牌的无公害果蔬、“冯庄味道”为品牌的农特产、乡字号产品与为村平台融合,开展腾讯微视“乡镇长带货”,并与线上“美团外卖”等APP合作开发,逐步完善产供销一体化,实现网络订单式生产、个性化定制、体验式销售,助力蔬菜等农产品出村进城,既帮助农户有计划调整种植结构、控制了价格风险,也让城市居民买到更优质、更便宜、更安全的农产品。

   二、多措并举显成效

   在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征程中,冯庄乡紧紧围绕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需求,不断完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域综合承载能力,全力构建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系统完善的城郊小镇新格局。

   第一,抓规划,显特效。本着“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的人文理念和“立足实际、分类定位、因村施策”的建设原则,突出规划的前瞻性、可操作性、特色性以及可融合性,充分考虑与村庄布局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相衔接,坚决不搞大拆大建、不求千篇一律、不搞一个模式、不抄用城市标准和方式建设乡村,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一次性编制了《丰富川美丽乡村建设》发展规划,以及杜坪、康坪、牛奋沟等村级详细节点设计,有效避免了无序建设,科学合理突出乡村风格,彰显田园风光,留住乡村记忆。

   第二,抓建设,促实效。通过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加强乡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补齐乡村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的短板。一是全面提升路网体系。协调建成延延高速公路冯庄出入口,升级改造丁拐路22.3公里,累计硬化乡村巷道38公里,安装太阳能路灯800余盏,实现通村通组道路硬化率100%,通户路硬化率98%以上。二是全域开展绿化美化。以农村美、家园绿、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为目标,坚持“适地适树、适地适花,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原则,突出抓好裸露地块、景区景点、乡村主道、河岸沿线、庭院巷道等身边增绿工程,全面推进全域绿化美化,林草覆盖率达90%以上,常青树覆盖率达70%以上。三是全力开展房窑改造。对康坪、杜坪、李庄、牛奋沟等村2000余户房窑进行改造,累计拆除农村破旧房屋和临时建筑300间(孔),粉刷主干道及沿线500户农房,规范设置47个村组道路标识标牌。四是试点推行垃圾分类。在康坪村、杜坪村和牛奋沟村试点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围绕垃圾无害化处理,在分类收集的基础上对不可回收垃圾,采取市场化运营的模式,委托第三方企业进行清运处理,切实解决了村庄巷道、河道沟渠、房前屋后乱堆乱放乱扔的难题,基本实现了垃圾分类收集、清运、处理和综合利用的目的。五是梯次铺开厕所革命。针对陕北农村户外厕所进入冬季保温难的问题,在康坪、杜坪、牛奋沟等村实施“厕所革命”经验的基础上,累计建成卫生厕所1000余座,实现了清洁卫生、无蝇蛆、无臭味,无污染,并采取“卫生厕所+”的模式,将农村“厕所革命”与农户浴室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一室多用,让农村居民既用上了卫生厕所,也洗上了热水澡。六是广泛开展污水治理。在川道村组建成小型污水处理站6座、湿地2566平方米,并入管网1000余户;在偏远拐沟村,实施“四个一”工程(即一户一担污水桶、一村一个污水池、一村一个污水车、一村一个专管员),就地就近防治污染;对养殖户建设化粪池处理;对辖区工业企业责成建设污水处理站2座。七是整村覆盖电力网络。对上坪、王里河等17个拐沟村组农户电网进行提升改造,新增变压器5台,架设线路5000米,全乡电力入户率达100%;率先完成全乡21个村“互联网+”工程,统一接入电子外网,并一次性配齐专用电脑、打印机等办公设备。八是配套完善公共服务。根据村民意愿和乡村实际,累计建成卫生室15处,红白理事场所6处,卫生公厕16座,停车场9处,休闲广场21处,并配套完善文体器材等设施,进一步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第三,抓管理,保成效。一是不断提升基层党建水平。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聚焦规范化标准化,构筑坚强有力的农村基层战斗堡垒;加大农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力度,打造过硬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干部队伍;开展优秀乡村党组织书记评选表彰活动,引导干部在农村干事创业;加强农村干部队伍监督管理,整顿软弱涣散农村基层党组织,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廓清农村政治生态。二是不断提升乡村自治水平。积极开展建村规、立家风、讲家训等活动,引导农民加强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全面推行“大事小事摊开说、村务财务公开讲”,让农民自己“说事、议事、主事”,逐步构建“大事一起干、好坏大家评、事事有人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三是不断提升乡村法治水平。结合扫黑除恶专项整治,按照“有黑扫黑、有恶除恶、有乱治乱”的总体要求,深挖农村涉黑涉恶涉乱问题,特别是对垄断村里各种资源、啃食村民利益、霸占村集体资产、非法开采矿山、参与赌博和招赌、编造虚假信息等行为从严从快处理,全面建设新时代“十个没有”平安乡村,共处置问题线索22件,其中涉恶1件、涉乱21件,为中央扫黑除恶第十二督导组提供了督察点,受到了充分肯定,社会风气得到了明显好转,违法犯罪率较以往明显降低;进一步推行“乡村齐联动、片村先解决、多次不满意、乡上再调解”信访工作流程,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坚决杜绝久拖不决、久拖不办的事情发生,持续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三、总结经验再出发

   小城镇的创建与培育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而小城镇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根本支撑是特色产业培育。

   产业是根基命脉。产业发展牵动全局、关乎长远,是经济建设、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的有力支撑,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只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只有城与业相互支撑、同生共兴,城镇化才能健康发展。冯庄乡始终把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突出实施土地修复整治、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等工程,大力推进整村发展、共同富裕、全面小康进程。

   文化是重要引擎。厚重的乡村文化,能够提振农村精气神,增强农民凝聚力,孕育社会好风尚。冯庄乡坚持挖掘、继承、创新地域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知青文化和团文化,积极鼓励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不断强化农民的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集体意识、主人翁意识;坚持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为载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坚决破除人情歪风、婚丧陋习,着力遏制大操大办、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树立崇尚文明、积极健康的文明新风。

   环境是民生福祉。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就是在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所想、所盼和所急。冯庄乡聚焦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着力打赢青山、碧水、蓝天、净土四大保卫战,让冯庄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扎实推进厕所、污水、垃圾 “三大革命”,推广建设“石墨烯保温厕所”,决不搞形象工程,确保质量好、用得上、受欢迎;确保污水处理站正常运行;延伸川道沿线垃圾清运范围,因村制宜处理好拐沟村组生活垃圾;学好用活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深入开展“八清一改一绿”,建管并重,见缝插绿、持续增绿,着力构建“一户一风景、一村一画卷”的格局。

   改革是关键一招。村集体没有收入甚至导致出现空壳村,是乡镇追赶超越亟待破解的难题,村组没有集体经济,既影响村务正常运转,又影响村庄长远发展。冯庄乡紧紧抓住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重要契机,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将村集体和农户手中分散的土地、闲置的窑洞等资源捆绑整合为集体项目,将“死”资源变成“活”资产,引进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建设教育培训基地,使村集体有收入,就近就地的村民能就业。

   项目是撬动杠杆。“今天的项目就是明天的经济,更是后天的发展”,陕北地区历来人多地少,加之冯庄乡地处偏远乡镇川坝地少,粮食作物产量相对关中地区较低,农民想治地种良田的愿望十分强烈。基于此,冯庄乡积极寻求新路径,主动向上争取农业综合开发小流域治理项目,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真正达到了“治一方水土、兴一方产业、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主办: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11 陕ICP备16007530号 陕公安备案号: 61010202000195

altalt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