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简体 | 登录 | 注册
字号: 打印
分享:

2021年·第二期《建设西部科技创新港 点燃追赶超越"智慧引擎"》

当前位置: 首页>陕西经济研究 > 文章浏览

2021年·第二期《建设西部科技创新港 点燃追赶超越"智慧引擎"》

时间: 2021-06-30 18:40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2015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对陕西发展提出“努力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走在前列”的殷切期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战略选择。对于陕西而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实现追赶超越的必然路径。建设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以科技创新增创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引擎是陕西顺应发展规律与时代要求,是更加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点燃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引擎,让科技成果造福全人类”、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极端重要性体现陕西应该在“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及西部大开发三大国家战略下大有作为。

一、西部科技创新港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机遇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智慧学镇(以下简称“创新港”)是教育部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共同建设的国家级项目,位于西咸新区沣西新城。创新港由平台区、学院区及孵化区构成,建立了8大平台、29个研究院和300多个科研平台“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及西部大开发三大国家战略,为创新港加快赋能高质量发展,推动国家区域经济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的“智慧引擎”带来了重大机遇。表现在:

一)面向国家科技重大战略实施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机遇重点支持打造创新港全国重要科研和文教中心。优先布局建设阿秒光源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培育建设稀有金属材料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通过国家科技计划加大对电子信息、高端装备、航空航天、能源化工、先进材料等领域前沿核心技术攻关的支持力度,为解决国家战略领域和产业发展关键瓶颈问题提供支撑。打造特色的创新高地,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

(二)聚焦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发展的机遇。打造西部科技创新港“双链深度融合示范区”,布局建设一批前沿引领技术创新平台、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和双创示范基地。加强创新港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企业创新活动提供技术供给和研发服务支撑。加大科技型企业培育力度,促进企业与投资机构、金融机构对接,提升产业协同创新能力和全产业链竞争力。

(三)面向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和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机遇。实施“双创”升级行动。大力推动创新港开展科技型创新创业,鼓励政府出资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或申请设立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子基金,积极引导科研人员创办科技型企业,加快实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设立创新港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吸引各类创投风投机构集聚,建立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中心,支持创新港人才引进、项目落地、平台建设、资源聚集,提升创新港创新发展能力。

(四)面向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和提升开放创新能力的机遇。支持创新港构建“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平台网络,提升开放合作能力。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实施意见》,完善创新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立任务落实统筹协调机制,建立联席会议机制,深化会商机制。推进实施意见各项任务的落实,大幅提升创新港科技创新效能。

二、西部科技创新港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突破路径

从西部科技创新港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按照《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思路选择路径:

(一)点燃创新港“开放合作”引擎,积极融入科技创新国际网络。一是要拓展创新港科技创新的全球视野,推进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完善从基础前沿、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全链条科技合作布局,以科技创新合作为纽带增强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二是要牢牢抓住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面向前沿基础研究和全球关键科技问题,不断扩大创新港科技领域对外开放,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创新之路建设,在共建联合研究机构、共建科技园区、共建数据共享平台等方面开展务实合作。三是要鼓励创新港创新主体“走出去”,努力熟悉了解国际标准,主动对接国际创新资源,在全球创新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提高创新港科技创新国际化水平。

(二)点燃创新港“人才驱动”引擎,有效激活科技创新一池春水。一是要加强创新港人才引进的规划和系统布局,坚持项目招标引才、岗位特需引才、海外筑巢引才、亲情乡情引才,引进各类“高精尖”人才,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开展科技攻关。二是要依托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深挖人才潜力,激发创新活力,构建完备的人才梯次结构,培养一批具备为国家不同发展领域实施顶层设计能力的帅才型科学家,孕育一批具备国际竞争优势、拥有前沿性重大科技创新能力的领军型人才,打造规模宏大、结构合理、本领高强、学风优良的科技人才队伍。三是要创新人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下大力气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三)点燃创新港“成果转化”引擎,全面提升科技创新综合实力。一是要开拓创新港协同创新工作局面,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建立权责清晰、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把更多科技成果应用在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二是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结合创新港经济与科技发展特点,突出适应科技变革要求、汇聚创新要素、激活创新资源,推动建立自主创新示范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技术转移及交易机构等成果转化平台。三是要增强科技成果的流动性,提高创新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分配科技成果转化收益,通过改革创新促进创新链、产业链和市场需求有机衔接,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

三、西部科技创新港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特色作为

“一带一路”、创新驱动及西部大开发三大国家战略为创新港发展提供新的发展机遇,陕西要紧抓机遇,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三大引擎”建立“1+3+5协同建设模式努力实现西部科技创新港赋能高质量发展,打造区域经济的新增长极,为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增创新优势。

  1. 一个重点

打造创新港临港新片区国际创新协同基地。强化创新港策源功能、建设高水平国际创新协同基地。加快建设西安科学城、西部科技创新港和杨凌农科城、榆林科创新城、宝鸡科技新城等,形成全省科技创新主要聚集板块。支持创新港临港新片区打造以科研及成果转化为核心、研发服务为支撑的新兴高能级板块,推动成为技术研发、企业孵化和成果转化基地,支持特色小镇建设,打造数字文化产业园,成为国家级科技创新策源地和重大科研基础设施集群区。

  1. 三个亮点

一是共建融合:文化创意产业与科技创新相结合。陕西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具备得天独厚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条件。同时,也是注重历史文化传承的必然选择,创新港具备独有的生态优势和发展空间的现实基础。二是共享融合:都市工业发展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建设若干特色都市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通过与科技创新相结合,成为陕西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三是共治融合:创新生态系统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创新港创业集聚区的打造是活力陕西的体现,良好的创新生态系统是激发企业创新积极性的重要保障。发现、挖掘陕西创新创业创造的生态圈个性和优势之处是当务之急。

  1. 五个措施

一是强化协同创新、加快“一港四区”科创大走廊建设。打造创新港与自创区、自贸区、全创区、试验区“一港四区”联动的新态势,加大科创设施群建设与合作。支持联合制定实施发展规划和支持举措,布局建设创新创业高度专业化、产业链与创新链高度融合的科学城、特色小镇、高新区、产业园,打造科创产业集聚带,推进区域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支持设立科创大走廊建设专项基金,重点投资重大创新项目,对于符合条件的项目, 省创新基金通过市场化方式予以支持。在政策创新上起到“一港”领头“四区”齐飞的作用,促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互动、有机融合,发展创新策源功能,形成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二是打造高能级创新载体,集聚高端创新资源。加快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发展。完善“一体双核多点” 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争创国家实验室;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打造顶级科研机构,加快培育发展面向市场的新型研发机构;支持西安交通大学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具有引领作用的跨学科、大协同的创新基地,打造世界顶尖科技创新中心和杰出人才培养基地;支持组建西部创新大学加快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建设重大科研基础设施,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研究中心;支持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具有先进水平的新型创新载体,鼓励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设立研发机构和研发总部;加快国家级重大创新载体建设。支持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提升各类科技创新基地创新能力和活力。

三是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实施科技创新赶超工程。重点支持骨干高新技术企业成为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一批高成长科技型企业, 鼓励科技型企业上市和并购重组中引入保险机制;实施专利和标准国际化战略,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研发机构、发明专利全覆盖;加强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发挥企业转化科技成果的主体作用、推进创新型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建设、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深化完善科技创新券制度、完善创新产品政府采购政策。

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建立公开统一的科技计划管理平台,强化成果导向。完善分级责任担当机制,强化科研项目绩效评价;深化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改革;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赋予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深化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优化科技奖励结构;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加强科研诚信教育和科研活动全流程诚信管理。

五是统筹整合要素资源,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构建创新港六链联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形成“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人才链、服务链”闭环模式;打造具有特色的六链联动创新联合体,建设集创业孵化、研究开发、技术中试、成果推广等功能于一体的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加快创新人才梯度化引进和培育。支持设立创新港人才新港员制、技术移民制,实施人才直通车、彩虹桥行动。设立人才专项基金,设立博士后创新岗位,实行“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健全奖补结合的资金支持机制;加快形成覆盖创新创业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推广校地合作模式,加强军民科技协同创新能力建设,坚持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政府基金有机结合构建科创金融体系;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和公共服务,建设全省最大的孵化器和全国一流的科技成果转化“特区”;继续加大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协同、完善指标体系、严格考核督查等,营造创新创业最美环境。 (作者西北政法大学教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主办: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11 陕ICP备16007530号 陕公安备案号: 61010202000195

altalt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