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简体 | 登录 | 注册
字号: 打印
分享:

2021年·第三期《推进汉中制造高质量发展实现工业倍增的几点思考》

当前位置: 首页>陕西经济研究 > 文章浏览

2021年·第三期《推进汉中制造高质量发展实现工业倍增的几点思考》

时间: 2021-08-25 15:40

近期,汉中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工业倍增的实施方案》。这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聚焦新时代汉中追赶超越向全市发出的强劲动员令。

一、从短期看,要在“一营造三促进”上下功夫

营造和维护亲商助企的最好生态是前提。企业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尊重企业家服务好企业是政府的天然责任。在这方面,我市情况总体是好的,但也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一是竞争中性原则落实不够。保持竞争中性即平等对待不同市场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对此,有的在政府采购、工程招标等方面设置过高的准入条款,客观上把中小民营企业排除在外;有的对不同类型企业的融资、担保抵押同物不同价,削弱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能力。二是信赖保护原则落实不够。对行政承诺事项不得随意撤废是现代法治政府的重要特征之一。从调查情况看,有的涉企决策主观随意性大,合规审查不严,造成承诺事项无法兑现落地;有的新官不理旧账,政策执行环节前后打架,伤害了企业家的积极性,甚至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有的合同意识淡薄,政府和大型企业拖欠中小企业款项问题没有杜绝,投诉时有发生。三是协同一致原则落实不够。政府对涉企事权和政策的答复与处置,必须协同一致,做到一个问题一个政府一个声音。这方面,有的对同一涉企事项,不同部门有不同的意见或推诿推脱,让企业无可适从;有的在项目前置审批等环节,说“不行”多,主动指导和帮助企业“如何行”做得不够;有的对国家强制性标准对部分行业运营成本带来的影响,简单地压给生产端主体,探索建立多方参与的风险分摊机制创新不够。必须树立企业家是“衣食父母”的理念,处处像尊重科学家一样尊重企业家,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企业,抓实考严市委、市政府部署开展的专班专组专员“三专”亲商助企活动,真心实心为企业解难事办实事,全力全面打造和维护好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最好生态。

分类精准做实“三个促进”是关键。亲商助企不仅要营造面上的导向,更要撬动点上的实效,针对不同企业分类施策、精准帮困、做实服务,促进加快扩能增产入统,让潜在的生产力获施放,让企业心无旁骛多打“粮食”一是聚力解决卡脖子促进成长型企业扩能。比如,今年以来针对经开区因规划限制导致部分成长型重点企业无法扩能等问题,市委市政府及时松绑,促进了优质产能的快速施放。再比如,勉县着力补齐酸洗镀锌这一延伸钢铁产业链关键工艺环节,钢制品等下游产业的集聚效应日趋显现,让打造千亿级钢铁产业承载区成为可能。这说明,只要真正搞清楚并解决好影响区域内优势产业和企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就能够帮助和促进存量产业与企业抢抓机遇上项目、放手扩能促倍增。二是聚力畅通供应链促进外向型企业增产。从供应链上端看,受疫情和中美贸易冲突影响,大宗初级工业产品等价格波动大,导致下游市场的观望态度明显,采购意愿下降,产能施放受到影响;从供应链下端看,我市三大主导产业中,如装备制造业的通用装备、机械加工,绿色食药业的农副产品、精制茶、酒以及现代材料业的建筑钢、水泥及制品等“红海”行业,需求空间总体饱和,产能相对过剩,市场竞争激烈。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通过加强重点供应链内外部协同挖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重点行业和区域产销对接活动、支持引导重点企业强化市场营销走出去等方式,主动帮助企业拓展供应链上下游渠道,提升要素保障能力与市场营销水平,以保供促销带动增产增收。三是聚力创新服务端促进新入规企业入统。加快培育规上企业是保持工业持续稳增长最有效最重要的抓手之一。以2020年为例,全市新入统规上企业130户,年新增产值66亿元,拉动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4.2个百分点,有效对冲了疫情影响,确保了当年转正。对此,应协同发挥好政府与企业抓增长促倍增的两个积极性。一方面,要制定并严格兑现入规企业补贴、工业投资重大项目贴息扶持等政策,传递好政府发展决心;另一方面,要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审批指导、优化审批流程、简化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全方位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更好地增强企业信心,促进签约(扩能)项目早落地、落地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建成、建成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入统,加速颗粒归仓入统。

二、从长远看,要在“一坚持三换代”上见成效

站在逻辑的起点,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正视问题才能正确发展。汉中制造在不断成长壮大中孕育了一批勇立时代潮头心怀社会担当的企业家群体,创造了许多领先行业跻身先进的高精端产品,培育了航空装备、航空电子、电力设备、工业母机、中药制造以及超微、3D打印新材料等有市场潜力的好产业,汉中制造正向汉中创造升级,但与发达区域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一是企业家结构待优化。我市企业家年龄结构整体相对老化,断档断层现象较为突出。从调查的247户绿色食品规上企业情况看,管理人年龄在50岁以上的占到47%,其中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接近13%30岁以下的新生代企业家仅占2.8%,总体创业时间长,守成多于创新。而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线上化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模式对产业的冲击日趋突显。新生代企业家接不上茬,加剧了汉中制造特别是传统产业在企业管理体制、创新机制和营销策略等方面不适应或跟不上时代的变迁。二是产品结构待优化。与发达地区相比,汉中产品在品牌打造与营销定位上相对滞后,时尚化、高端化、个性化、品牌化率低,有高原缺高峰、有品质少品牌、有共性无特性、有包装短设计,在新消费、新制造、新融合的需求侧面前被动应付多,缺乏打好主动战的创新储备和产品准备。三是产业结构待优化。产业布局“茧房现象”突出,习惯于局限在装备制造、现代材料和绿色食药三大原有主导产业上打转,谋划新兴产业跳不出惯性思维,有中生新、无中生有挖潜不足。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虽保持了快速增长但整体竞争力弱,占比不超过30%

立足系统的思维,必须全面推动“三个换代”。“三个不优化”相互关联,不能割裂开来单一突破,需要同步关注、全面推动换代。一是要聚焦打造高水平企业家队伍推动实施管理换代。企业家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导性因素和决定性力量。要强化兴业传承,实施职业企业家队伍锻造工程,引导和支持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制度,着力加强专业化高管队伍建设,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要强化培训提升,分类开展老一代企业家转型与新生代企业家放飞等专项培训活动,采取赴发达地区研学考察、由专业机构分类辅导、到知名院校集中轮训等方式,从脖子以上入手引领企业家思维更新和企业管理换代。要推动管理规范,通过典型示范、政府扶持、专业导入、市场倒逼等手段,引导企业管理人转变观念,自觉建立和完善股份制等现代企业治理结构和管理体制,增强企业的开放度和包容性,为促进企业持续自我健康发展或后续引进战略资本奠定制度基础。二是要时刻把握消费迭代规律推动实施产品换代。产品的持续创新换代,是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工业倍增的亮色筹码与底色支撑。这既要让企业和企业家唱主角,还需要政府搭好台。要树好导向,大力开展新产品开发与营销竞赛以及首台套、单项冠军产品与企业培育等专项行动,精准制定扶持政策,引导和支持企业紧跟市场需求加速产品换代,抢抓市场风口。要建好平台,发挥有限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创新市场主导、政府扶持、多元参与的运营模式,搭建技术转移、成果转化、专利交易、科技金融等产品创新前端性支持平台和集产品设计、研发、制造、营销、融资等于一体的产品创新协同化服务平台,全过程打通制约企业产品换代的堵点环节,最大限度地让产品创新适时对接市场变化。三是要准确领悟供给侧改革趋势推动实施产业换代。在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国家产业政策与经济调节方式正在由差异化选择性向普惠化功能性转变,由单一顺周期调节向顺周期与逆周期调节并重转变,更加注重竞争性政策的基础性地位和逆周期精准调节的常态化。因此,必须正视 “两个转变”,特别是要适应国家产业布局窗口期与政策支持窗口期的“两个同步缩短”,按照与产业趋势相合、与国家政策相符、与中心城市配套、与毗邻区域错位、与区域内部协同的原则,说好“地方话”、讲好“普通话”,挖掘内优势、把握外趋势,不断增强对区域产业换代布局的方向性、精准性和时效性把控,精心精致精准写好区域产业升级换代的大文章。

三、从动力看,要在“一引领三融合”上转思路

紧迫的是要坚定不移地以“三新”要求为引领。汉中作为一江清水永续北上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功能区,如何跳出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的传统产业路径依赖,聚焦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方向,探寻建立一条以“三新”要求为引领的产业发展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产业生态化,就是立足中高端、瞄准高精尖,在正确处理和把握保护与保障、生态与发展、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上保持足够的定力,坚定拎着篮子选菜的信心和底气,做到正面清单与负面清单同发力、产业规模与产业品质相一致、高速发展与高效产出统起来,确保布局招引的新产业既有增长量又有含金量、含新量和含绿量。生态产业化,就是:找准生态优势,对区域内显化与潜化、有形与无形、静态与动态的生态资源比较优势与承载形态开展调查评估,搞清楚有什么;深挖生态价值,聚焦青山绿水赋予的优质生态及其衍生资源,强化品牌化、价值化市场运作与打造,搞清楚供什么;开发生态产品,以优质生态资源为基础、以品牌化价值化提升为前提,紧盯新市场、新趋势、新群体等消费需求,统筹好政府机构、产业联盟、创新平台与重点企业等各方力量,加大生态化绿色化高净值终端产品的设计、研发、制造与营销力度,搞清楚卖什么。

核心的是要在项目带动上守正创新,着力推进“三个融合”。实现工业倍增的核心动力,源于不断适应产业发展和项目招引工作新变化新需求,持续谋划并推进落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一是要推进专职化支撑与专业化赋能相融合。当前,产业发展日趋多元化、细分化、个性化,产业招引的专业性、时效性要求更高。一方面,要坚持人人都是招商大使、层层都扛招商主责,切实保持足够的一线招商力量,并按照懂政策懂产业懂资本懂技术的综合要求,加强对招商专业人才的模块化配置和一线专职招商队伍的专业培训;另一方面,要建立推行重大制造业招商引资项目专业化评估机制,依托专业机构、专业力量和专业手段对拟招引项目的产业趋势、市场前景,项目主体的技术优势、运营现状以及项目实施后的效能效益、综合风险等给予专业化评估,作为决策拍板的前置程序和重要依据,切实靠专业化赋能提升专职化招商效能。二是要推进招企业项目与招产业项目相融合。着眼龙头引领、配套集聚、筑链强链、集群发展的产业链群培育思路,既重视筛选和引进龙头型市场竞争力强的核心企业项目,更注重发现、捕捉和规划布局种子型潜力型的市场风口类产业项目。遵循区域产业换代的总体要求,全面挖掘航空、机床、钢铁、电力设备和绿色食药等存量产业优势,把握新能源汽车、5G商用化、数字型经济、智能化制造、新终端消费等未来成长性细分产业的风口机遇,重点围绕成台套装(设)备制造、食药精深加工以及新型材料、核心零件、功能部件、电子元件和药食同源、绿色有机等布局方向和关联领域,精准筛选一批符合汉中未来发展的专精特型新产业,并联手专业力量进行系统化的产业规划、项目谋划和招商策划,依靠准定位、富规划、精运作全链条打造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三是推进引投资落地与促投行落户相融合。招商“网红”城市合肥的成功经验说明,招好商需要从投资思维向投行思维转变融合。要让投行思维实体化,依托国有资本平台,吸引创投和产业基金等多元化社会资本参与,探索组建真正具备投行意识、投行能力和投行机制的项目运作平台;要让投行思维流程化,遵循科学、便捷、可操作要求,健全完善市场化与规范化、追求高价值与规避高风险相统一的项目决策授权与运行机制;要让投行思维实操化,对招引项目特别是兼具价值潜力和风险的重大项目,注重挖掘项目双方被忽视、低估甚至错配的价值洼地,并进行深度的价值优化与资源重组,以实现在绝地中求新生、变不可能为可能。(作者分别系汉中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副局长----李建强、杨双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主办: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11 陕ICP备16007530号 陕公安备案号: 61010202000195

altalt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