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简体 | 登录 | 注册
字号: 打印
分享:

2021年·第五期《蹚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当前位置: 首页>陕西经济研究 > 文章浏览

2021年·第五期《蹚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时间: 2021-11-24 10:32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石。太白县情独特、资源富集、产业牢靠,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我们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紧扣“生态立县、绿色发展”治县战略,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有机结合,精准定位、创新思路,大力实施现代农业质效提升、园区经济突破提升、全域旅游示范提升、乡村振兴强基提升、生态建设支撑提升五大行动,加快经济结构转型、新旧动能转换、质量效率变革,奋力打造县域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示范县。

咬定目标树立新方位

承接全县“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定位,充分释放生态优势、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后发优势,聚焦做强做优首位产业、优势产业,因地制宜、错位发展、特色取胜。到2025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1亿元,年均增长7%以上,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亿元,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6235元、19220元,分别增长8.1%9.1%,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迈入全省县域排名前36位。

——蔬菜大县。大力发展高山蔬菜产业集群,建成千亩出口基地,巩固大路菜,扩大精细菜、反季节菜、特色菜种植规模,打造以太白为中心的高山蔬菜交易中心。全县蔬菜面积稳定在10万亩,产量达到46万吨,占全市商品菜总产量的45%,实现全产业链产值15亿元。

——养鸡大县。扶持发展林下土鸡生态散养,产业细分,打出品牌、打出规模、打出效益。全县培育土鸡养殖家庭农场、产业大户150户,土鸡存栏50万羽,实现产值5000万元。

——蜂业大县。扶持壮大中蜂产业生态示范园,带动全县养殖中蜂10万群以上,蜂蜜产量突破1500吨,占全市蜂蜜总产量的40%,实现全产业链产值2亿元以上。

——种菇大县。扩大平菇、香菇种植规模,培育赤松茸、羊肚菌等珍稀菌类,建成食用菌标准化种植、加工基地。全县栽培食用菌3000万袋,占全市食用菌总产量的40%,实现产值1亿元。

——药材大县。建设秦岭道地中药材区域性集散中心,发展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培育中药材加工企业3户以上,全县中药材留床5万亩,实现产值1亿元。

——旅游大县。构建以5A级景区县城为龙头、王牌景区为支撑、乡村旅游为辅助的全域旅游大格局,紧紧抓住太凤、宝太、眉太三条高速通行新机遇,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旅游度假区。全县年接待游客突破35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达到35亿元以上。

彰显特色推动新发展

立足独特的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坚持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突出抓好首位产业、优势主导产业,推进集群化、集约化、智慧化、品牌化发展,改善基础设施,加强生态保护,全面彰显县域特色,提升高质量发展扩张力、竞争力

1.绿色种植。提升高山蔬菜“首位产业”,扶持壮大秦西、秦绿、绿蕾等龙头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优化品种、提高品质,推进设施栽培、科技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太白省级高山蔬菜产业示范园争创国家级产业园,到2025年,实现年产值18亿元以上。扩大莓类产业规模,以咀头、桃川镇为核心,扩建超越、盛沃等现代莓类产业示范园,辐射全县发展莓类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实现产值10亿元。做大冰葡萄产业,在桃川、鹦鸽镇发展冰葡萄产业1000亩以上。壮大食用菌产业,建设太白县食用菌种植加工基地、标准化食用菌种植基地、食用菌加工生产线及配套设施,建成凉峪、红星、大沟塬等一批“蘑菇村”。提升林业产业,技术改造低产核桃、板栗等经济林2万亩,发展干杂果12万亩。振兴中药材产业,建设太白山七药、猪苓、苍术、山茱萸等中药材示范园,建成咀头中医药产业园区、仓储物流园区、中药材博物馆,创建太白贝母省级标准化示范区、“太白药谷”国家级(省级)产业园

2.绿色养殖。大力扶持养鸡产业,制定出台《关于扶持养鸡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引导农户利用荒山荒坡地养殖土鸡,建成1-2个集养殖、屠宰、加工、销售、配送为一体的现代化全产业链养鸡基地,发展25个标准化养鸡场,带动中小散养户升级改造,打响高山生态鸡品牌做大中华蜂产业,依托丰富的蜜源资源,高标准提升中蜂产业生态示范园,在太白河、王家、黄柏塬3镇建设标准化中蜂养殖基地,建成蜂文化展馆1个,打造“甜蜜”致富产业。扩张特色养殖,优化区域布局和养殖结构,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支持靖口、王家、太白河等镇养殖林麝达到3000只,在咀头、桃川、太白河等镇养殖冷水鱼100万尾,存栏土猪5000头。

3.绿色加工。围绕延链、补链、强链,推进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高标准建设太白高山果蔬加工园区,配套保鲜、储藏、分级、包装加工设施,从优化产能布局、支持技术创新、加强标准制定等多个维度提高精深加工水平,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产值5亿元以上。加大蜂蜜产品研发力度,新建蜂蜜研发中心,建成加工生产线2灌装加工基地3,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电商平台打通销售渠道,把“小蜜蜂”做成“大产业”。扶持太白山制药、徐州大彭等中药企业,研发加工太白山野生珍稀中药材饮片和相关保健产品,建立集中药材种植、加工、研发、销售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体系。

4.赋能增效。推进品牌赋能战略,与中国农本咨询、万企动力等国内知名企业合作,编制《太白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太白蔬菜区域公用品牌应用手册》,强化“雪域太白”“太白高山蔬菜”公用品牌使用管理,提高消费者终端市场认可度,加快蔬菜产业从“资源经济”到“品牌经济”转变,擦亮全国著名的秦岭高山蔬菜产业基地金色名片;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农产品、有机农产品的不同层次认证,打响“中国蓝莓之都”“中国冰葡萄之乡”“中国蜜都”“太白贝母”等地域品牌,培育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5个以上。开展数字赋能行动,建设投资亿元以上蔬菜产业链数字化赋能项目1个以上,促进农机装备向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发展,提升高山蔬菜和大田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到2025年,全县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5%以上。

5.全域旅游。聚力5A级景区县城建设,高标准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进翠矶山文旅城、虢川河生态旅游度假区、县城风貌提升、精品酒店群等重大城建项目,建成智慧城市管理暨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拓宽改造县城东、西出入口,优化县城及周边旅游环境,争创全省县城建设示范县。深度开发大景区,青峰峡国家森林公园创建国家5A级景区,提升黄柏塬、药王谷景区,实施汉江源、天星潭景区综合开发,争创国家高A级景区。加快鳌山滑雪场后续建设,发展冰雪运动、赏雪体验、康养产业,鳌山省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国家旅游度假区。提升乡村旅游品位,编制《太白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和各镇旅游发展规划,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沿太凤高速、姜眉路打造高标准民宿产业集群,开发“秦岭四宝”伴手礼、山核桃工艺品等特色纪念品,推动乡村旅游提档升级。

6.园区经济。壮大飞地园区,完成眉县霸王河太白飞地经济园区标准化厂房、功能性配套用房、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对接招引山东威高、新疆百纳威等总部型、行业领军型企业入驻园区,到2025年,实现园区产值3亿元。发展工业园区,每年至少引进1个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入园发展,工业用地平均产出强度达到440万元/公顷以上;推进选矿工艺优化改造、钨钼材料生产线设备更新等工业技改项目,到202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20亿元。加快电商发展,推进2.0版电子商务示范县建设,新建电子商务呼叫中心、订单处理中心,完善覆盖县镇村三级的电子商务产业链,到2025年,全县培育电商企业80家以上,交易额突破1.5亿元。

7.基础设施。畅通道路,眉太高速建成通车,宝太高速、太洋旅游专线开工建设,完成姜眉公路五里坡复线、潘太公路县城过境段等国省干线提升改造,拓宽农村“最后一公里”道路273公里,构建联通省内外、覆盖城乡的公路网。振兴水利,石沟河水库建成投用,龙王河水库、国营标准化砂石厂等涉水项目加快建设,实施石头河流域综合治理、小型农田水利和田间工程,提升水利服务保障能力。补齐短板,有序推进旧村改造,全面升级农村电网,更新乡村宽带网络,城乡气化率达到80%,实现城乡一体推进、充分融合。“十四五”期间,全县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年均增长1.5个百分点以上。

8.生态保护。高水平编制好国土空间规划,科学布局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治理修复、水污染防治项目,完成农村清洁能源“双替代”,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大熊猫栖息地和走廊带生态修复工程,巩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果,创建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积极对接专业公司,就全县碳达峰、碳减排、碳捕集、碳封存相关课题提前测算谋划,制定实施方案,包装产业项目,做好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循环利用、资源化利用,全力争创碳汇利用先行县。“十四五”时期,全县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空气质量优于二级以上天数年均达到347天以上。

强化保障展现新作为

整合全县各方面力量,加强统筹协调,强化政策支持,跟进服务保障,聚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太白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进展、研判工作、解决问题。设立农业农村城市建设和全域旅游社会事业发展三个专项工作组,分领域做好调度协调、督查调研、台账盘点等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任务落实。各镇、各部门按照任务分工,建立相应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全面落实责任,创新工作举措,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高效有序实施。

2.加大工作投入。县财政年度安排1亿元,设立县域特色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于农业发展、脱贫成效巩固、生态旅游、招商引资、生态环保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城市基础设施、交通设施方面。同时,按比例计提土地出让收入,用于支持乡村振兴。紧盯中省投资方向,加强政策研究,以推进津陕对口协作、苏陕扶贫协作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工作等为契机,加大项目申报,强化招商融资,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3.优化发展环境强化金融支持,构建融资担保、投贷联动的金融产品,引导银行机构把信贷资源更多投向县域主导产业、重点项目、龙头企业。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减税降费力度,持续优流程、减材料、压时间、降成本,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全面优化营商环境。着眼于教育、医疗、农业、旅游、营销等方面,出台“留人”政策,实施引才聚才计划,大力引进专业技术型人才,打牢县域经济发展基础。

4.严格督查考核。建立县委督查室、县政府督查室联合督查机制,实行月检查季通报制度,对工作开展情况较好的镇和部门通报表扬,对未完成的镇和部门督办问责,确保工作高效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纳入各镇、各部门综合目标考核,修订完善考核办法,优化调整考核指标,将发展绩效评价结果与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相挂钩,做到“考精、考准、考实”,以严的考核奖惩引导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作者系中共太白县委书记---张建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主办: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11 陕ICP备16007530号 陕公安备案号: 61010202000195

altalt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