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简体 | 登录 | 注册
字号: 打印
分享:

2021年·第六期《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加速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陕西经济研究 > 文章浏览

2021年·第六期《打造高能级科创平台加速西咸新区秦创原总窗口建设》

时间: 2021-12-10 10:34

作为科教大省,陕西科教资源丰富。今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强力推动“两链”融合发展,推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并将西咸新区作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作为国家级新区,如何发挥好秦创原总窗口的作用?本文试析深圳、天津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两链”融合发展的经验做法,以期有所启示,供参考。

一、深圳推进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构建科技创新平台

深圳以“两城一区”(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为依托,从市级、区级及园区层面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平台。

重点方向。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布局前沿交叉研究平台、打造中试验证基地、培育科研院所和高校、构建协同创新网络、营造科技创新环境6大方向。

重要载体。光明科学城:建设脑解析与脑模拟设施、合成生物研究设施、精准医学影像大设施、材料基因组大科学装置平台、特殊环境材料科学与应用研究设施等五项大科学装置;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国家、省、市各类创新载体达到400多家,聚集了深圳50%以上的高校资源和深圳6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建成深港国际科技园、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国际量子研究院、深港协同创新中心四个创新载体,推进和落地的优质科研项目及机构共计138

主要举措。一是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布局综合粒子设施、超算中心、合成生物研究、脑解析与脑模拟等大科学装置,集聚鹏城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等一流基础研究机构,设立中山大学深圳校区、中科院深圳理工大学等研究型大学。二是创新科研体制机制,学习香港和英美、瑞士等经验,在管理模式、项目准入、经费管理、人才机制等方面全面与国际接轨。创新推行选题征集制、团队揭榜制和同行评议制、项目经理制,切实解决“卡脖子”问题。三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实施新产品试用支持、中游(中试)支持、科技孵化器建设支持等计划,设立创新发展联合基金创新验证基金、中试熟化基金、100亿+卓越探索基金,支持境内外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联合开展高端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四是推行“沿途下蛋”模式,围绕引进的大科学装置,配套建设一批产业孵化器、加速器、共性技术平台,引进培育孵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关联企业,建设科研经济新型产业园。五是吸引高端人才聚集针对从事科研工作的青年科学家,取得重大成果的科研人员,承担重大科研项目的技术团队核心成员及相关联合培养人才提供高额奖励和丰厚津贴,并提供居住、医疗、子女教育等保障服务。六是建设科技创新未来城市新地标,规划建设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深圳科技馆、香蜜湖新金融中心、前海国际会议中心、科学公园、光明云谷等一批未来城市新地标和城市会客厅,充分展现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集中度和显示度。

二、天津推进建设跨区域协同创新平台,推动“两链”融合发展

2015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功能互补、区域联动、轴向集聚、节点支撑”的布局思路北京、天津两市签署协同发展合作协议,在天津建设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和天津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推进两地重要协同创新平台建设。

主要载体。众创空间和孵化器:引进滨海中关村智能制造科创中心、百度(滨海)创新中心、天津(滨海)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等。科技服务平台:依托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天津科技大学生实践育人基地,具有滨海特征的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体系逐步形成。

主要成效。京津中关村科技城2017年启动建设以来,累计注册企业近400家,其中实体型企业超过40个,预计达产后年税收20亿元。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挂牌至今,累计落地企业超3000家,注册资本超1000亿元。

主要举措。一是构建合作创新三层管理体制,中关村在全国首次采用带资金、带技术、带人才“三带”模式,建立“高层联席会”—“科技城(园)管委会”—“科技城(园)项目公司”三层管理架构,以市场化的方式推进合作园区建设。二是协同推进产业布局和科技创新,在合作园区优先布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大项目、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金融等产业项目,重点布局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科学装置,从土地、财税、金融、交通配套、公共服务、干部队伍配备等全面支持。三是成立协同创新组织机构,成立合作园区共同缔造理事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联盟”、“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联盟”等,由北京、天津相关企事业单位、社团组织、高校院所等组成,促进人才、知识、技术、资本、服务等要素跨区域流动。推进优质创新资源共建共享。滨海新区推进经开区、保税区、高新区、中新生态城的优质服务资源共建共享,搭建集创新创业、知识产权、市场、金融、技术、人才、校企合作、国际互通等于一体的企业服务平台,打造滨海特色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是建立支持科技园发展的专项考核评价体系,将滨海新区经开区东区、西区和海洋高新区纳入科技园引育项目拓展区,对落户在拓展区的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统一纳入科技园的发展成效考核。是出台北京转移项目职工专项支持政策,出台支持重点平台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北京转移来津项目优化职工随迁子女教育保障、提供便利医疗医保服务、鼓励职工来津工作落户、完善投融资扶持、满足在津合理住房需求。

启示:从深圳、天津两市建设科技创新平台的经验看,主要有以下几点:政府层面,一是构建顺畅的组织体系;二是提供宽松的市场化运营环境;三是合理规划科技园区推进平台建设。园区层面,一是大力引进大科学装置、科研院所、新型研发机构、研发型企业等,夯实发展基础;二是大力支持培育成果转化孵化,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推动园区产业集群化发展;三是做好科技创新金融、人才等配套服务支持,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两链”融合发展。

三、西咸新区做好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总窗口建设的思考

西咸新区如何有效发挥秦创原总窗口的示范引领作用?结合深圳、天津两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经验,应紧抓五个方面工作。

(一)紧抓科技创新平台引进培育。培育科技创新平台是秦创原建设的重要着力点,是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一是在创新港、西工大翱翔小镇的建设基础上,积极对接国家部委,以及科研院所、重点高校和重点科技企业,争取再引进合作建设一批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研发机构、科教园区等科技创新平台,争取布局国家实验室、大科学装置落地二是出台引进培育和鼓励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营的专项政策,鼓励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发起设立新型研发机构,在机构建设运营、技术研发、人才招引、成果转化、项目申报、职称评审等方面给予资金和服务保障支持。三是支持领军企业、行业重点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支持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等跨界复合人才联合创新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面向用户提供定制化服务,开展技术联合研发。建议对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在国家、省、市支持的基础上,新区再给予奖励支持。

(二)紧抓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是秦创原建设的基础,是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一是招引一批市场化、专业化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和人才集聚新区,探索“定向研发、定向转化、定向服务”的订单式研发和成果转化体制,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建设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基地,健全科技成果常态化路演和科技创新咨询制度。二是借鉴深圳经验,对实施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项目,对技术交易中的卖方和转移服务机构予以一定资金资助,促进科技与产业融通发展。三是探索与深圳等发达地区合作共建飞地”科创平台和产业载体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项目管理、配套服务等方面“带土移植”先进经验;深入推进与省内地市创新协调、机制协同、政策协同、产业协同、服务协同,探索成果转化协作及税收利益分享机制。

(三)紧抓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是科技创新的核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科技创新。树立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思维链条,搭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一是出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措施,在建设全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知识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基础上完善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设立知识产权法庭、知识产权纠纷仲裁调解中心,为高层次人才和团队开辟知识产权保护绿色通道。二是围绕创新链布局服务链,统筹引进一批知名知识产权服务机构,为秦创原建设开展知识产权保护、抵押融资、运营服务、维权援助等专业性服务。三是出台鼓励和支持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市场竞争的政策措施建议对落户总窗口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连续2年按当年研发费用的30%(不超过50万元)给予资金补贴,打造一批拥有核心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促进知识产权“知产”向“资产”转化。

(四)紧抓“西咸英才”计划实施。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是秦创原建设的重要支撑,建议实施“秦创原英才计划”,打造秦创原高层次人才栖息地。一是编制紧缺人才目录,目录精细到产业、精确到行业、精准到岗位,为秦创原总窗口才求职、人才招引、人才培育、人才工作提供指导二是创新人才评价激励机制,设立总窗口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建立各层次人才支持计划,突出人才梯度培养精准扶持,梯度奖励补贴各类人才和团队,针对不同类型人才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分配形式,对人才落户安居、教育医疗全面保障三是探索人才流动机制,鼓励高校院所科研人员离岗、兼职创办科技型企业,设立流动岗位吸引具有创新实践经验的企业家、科技人才兼职,在高校院所和企业双向实施“产业教授”项目,支持企业与高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结合。

(五)紧抓全省科技创新资源聚集。做好科技创新全方位服务是秦创原建设的重要保障。一是深度整合链接全省科技创新网络平台,搭建秦创原科技创新资源服务网,为科技信息和仪器设备共享搭建平台,为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科研仪器、检验检测等需求提供共享服务。二是深度整合全省技术、成果、资金等科技资源供需信息,搭建市场化技术交易网络平台,全省企业、科研机构和高校提供技术交易、产品设计、成果展示、项目发布等服务三是深度整合优化秦创原创新创业政务服务流程,统一科技创新项目申报、评审、政策兑现等服务模块,打通秦创原科技创新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作者西咸新区研究院社会科研处处长 、干部李志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主办: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11 陕ICP备16007530号 陕公安备案号: 61010202000195

altalt a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