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 | 简体 | 登录 | 注册
字号: 打印
分享:

2021年·第五期《聚力建设秦创原助力双链融合实现新突破》

当前位置: 首页>陕西经济研究 > 文章浏览

2021年·第五期《聚力建设秦创原助力双链融合实现新突破》

时间: 2022-01-14 15:20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2020年来陕考察时进一步明确指出,“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人才有机结合”。实施科技引领、深化双链融合是习近平总书记为陕西和西安擘画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实施路径。

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是如何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使有限的资源能够创造出更多的产出,科技创新能深刻地影响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通过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增加市场交易的数量和质量,进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经历了改革开放40余年的高速发展,我国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只有科技创新才能为增长提供新动能,科技创新也是保障产业链、创新链安全稳定的关键,而打通从科技研发到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更是西安推进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破题之举。

今年3月以来,陕西省委、省政府和西安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对促进双链融合,把创新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进行了具体部署。西安是科教资源大市,有着比较雄厚的科研实力和人才基础,将科技实力转化为经济动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和丰富的实践探索。

近年来,西安坚决贯彻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支持科技研发—畅通科技转化—培育科技企业—做强科技产业”为路径,通过打造科研成果产业化服务链,实现了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全市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位居全国前列,硬科技进入到国家话语体系,“一院一所”模式在全国推广,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年均增速保持在35%以上,2020年总数超过5200家;先后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硬科技创新示范区,西安在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中位居副省级城市第六、西部第一,嫦娥登月、火星探测等尖端科技创新领域均有西安科技的身影。打造科研成果产业化服务链,实现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西安模式已渐具雏形。

一是夯基固本支持研发,科技攻实现从“技术突破”向“源头创新”的转变。西安始终坚持夯实原始创新基础地位,通过释放源头创新活力为产业提质增效铸牢发展根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267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18个。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国家分子医学转化科学中心等大科学装置加快建设,目前在建的国家超算中心,一期计划总峰值算力达到180P,预计年底前投入运行。科大讯飞、寒武纪、商汤科技、紫光展锐、华为云运维中心等科技企业及研发机构先后在西安落户。通过开展硬科技攻关“揭榜挂帅”和持续加大研发投入,西安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2020年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5.05%,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

二是创新机制畅通转化,科研成果实现从“跟跑并跑”向“并跑领跑”的转变。西安以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硬科技创新示范区为契机,有效整合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在探索校地合作新机制、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科技成果转化新途径等方面步伐不断加快成立了“西安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联盟”“西安校友校地合作创新发展联盟”,支持西安交通大学等10家试点单位探索“先确权、后转化”有效模式。将秦创原路演与产学研协同有机融合,实现科技成果供需充分对接,鼓励和引导市域高校参与建设环大学创新创业街区,形成在全国推广的“一院一所”模式,孵化出西部超导、铂力特、巨子生物等一大批硬科技企业。2020年共有300多项科技成果实现就地转化,全市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额突破1600亿元。

三是孵引并举培育企业,市场主体实现从“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西安始终把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做大做强确立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大力引进和孵化各类科技型企业,按照“微成长、小升规、规上市”梯度路径培育企业,同时出台研发投入和高新技术企业奖补政策,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实现新突破。2020年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6133家,市级以上瞪羚企业达到22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5212家,位列副省级城市第七。今年,截至目前已入库7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总数再上新台阶。引入40亿元规模的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助力企业快速发展,2020年至今,瑞联新材、易点天下、中天火箭、炬光科技等共计15家企业在科创板、创业板、美国纳斯达克等上市或过会,所有新增上市企业均为科技型企业

四是强链延链做强产业,生态链条实现从“区位聚集”向“创新吸引”的转变。近年来,西安坚持把科技赋能城市综合实力提升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双链”融合发展,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梳理形成包含8个产业33条链的“全市双链融合布局路线图”,先期在4个领域谋划组建创新联合体,建设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围绕鲲鹏生态创新链,成立了陕西省鲲鹏计算产业联盟,累计发展195家企业、300多个项目加入鲲鹏生态。今年上半年,全市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超过13%,先进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23.3%,智能手机、3D打印设备、集成电路晶圆、汽车、太阳能电池等产量同比增速均超过45%

今年五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出了“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总动员令,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再次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推进科技自立自强”,为全国科技创新工作明确了战略定位。西安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建设为契机,助力打造立体联动“孵化器”、成果转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重点在“硬科技”自立自强、“秦创原”双链融合、高质量创新发展三个方面实现新突破。

一是在“硬科技”自立自强上实现新突破,增强科技引领支撑。科技创新高度依赖于深厚的基础科学积累,只有在基础科学研究上产生的技术发明成果、“硬科技”关键技术,才能在大国竞争中起到核心支撑作用。西安将充分发挥在基础学科、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优势,持续攻关“硬科技”核心技术,整合科研院所、龙头企业、政府资源等力量,推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衔接融合,加快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围绕人工智能、增材制造、新材料、机器人、大数据与云计算、卫星应用等前沿领域,鼓励建设一批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支持优势龙头企业主导,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参与,联合高校院所等创新主体协同组建创新联合体,探索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西安路径”。

二是在“秦创原”双链融合上实现新突破,提升科技赋能水平。政府、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创新主体高效协同的合作体系是创新型城市的动力基础。西安将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为引领,充分发挥国字号试点示范效应,围绕“6+5+6+1”现代产业体系部署创新链,推动实施链长制,鼓励上下游企业使用本地配套创新产品,构建产业生态体系,推动全链条企业融通发展。支持高校院所围绕创新成果布局产业链,通过支持创新联合体、新型研发机构以及高校院所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众创空间等,孵化一批创新能力强、市场前景好的初创型科技企业。进一步促进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推进创新街区建设,围绕航空、航天、兵器、军工电子等领域,布局建设一批军民两用特色科技园区。

三是在高质量创新发展上实现新突破,加快追赶超越步伐。创新不易、创业维艰。创新创业者怀抱梦想和抱负,需要一个宽松、多元,以及各类要素齐备、有机融通的创新环境。西安将进一步加速“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人才有机结合”,实施“西安英才计划”,全面落实人才住房保障、子女教育、配偶就业和医疗服务在内的各项优惠政策,多措并举引进培育高层次人才。推动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建立覆盖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并购投资等一整套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创建国家科创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全力创造良好法治、人文、营商环境,建成全国低成本创新创业中心,让西安成为创新乐园、创业家园。

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西安将肩负起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全面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实施科技攻关,以体制创新的手段驱动成果转化,以贴心周到的服务培育企业壮大,以精准得力的举措推进产业发展,将西安建设成为创新成果高地、资源转化高地、企业成长高地和产业发展高地,探索出西安创新驱动发展新路径,谱写出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作者系西安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志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版权所有: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主办: 陕西省人民政府研究室

网站标识码: 6100000011 陕ICP备16007530号 陕公安备案号: 61010202000195

altalt alt